农事杂谈
今年榆林市遭遇历史罕见的旱灾、冻灾、雨灾,很多乡镇农村不同程度受灾,不少农作物绝收,牲畜、家禽大量死亡,给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造成不小的困难。看着农民为自家受灾的果树、庄稼、瓜菜落泪的情形,任何人都会心痛不已。面对天灾,我们积极抗灾救灾,在争取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的同时,是否该思考一下如何进一步增强农业抗风险的能力和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农业是一个弱势和风险较高的产业,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抵御自然灾害和抗风险能力还比较薄弱。长期以来,榆林市大部分农民群众依然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农民个体在灾害面前抵御能力几乎为零。笔者认为,关键要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气象服务、推广农业保险等方面着手,切实增强榆林市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笔者建议,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首当其冲。通过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等,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增强农业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其次,运用现代科技抵御自然灾害,例如,建设现代温室大棚,提早育苗,用科学技术、现代农业设施解决病害问题;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通过科学实验,改良农作物品种,增强自身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第三,应增强气象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完善气象防灾预警机制,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手段,及时将准确的预警信息发送到农民手中,让群众心中有数,提前预防,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农业保险是抵御自然灾害的一大保障,做好农业保险工作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规避农业生产的风险。因此,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加入农业保险,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的范围,帮助农民抵御自然灾害,才能确保农民群众在大灾之年不减收。
吴丽霞
新闻推荐
省公职人员违规借贷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组来榆林市检查专项治理工作
本报讯(记者谷嫦瑜)11月29日至30日,省金融办副巡视员张普社一行来榆林市督导检查公职人员违规借贷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检查组深入宝塔区物价局、安监局等部门对榆林市公职人员违规借贷问题专项治理工...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