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张汇款清单被平整地夹在台上的杂志里,上面清楚地记着:黎春玉(学生)400元,陈玉(学生)200元,陈衍东(学生)200元,林丽和(学生)200元……这样的清单在老人的人生中已经记了32年。他叫陈国南,今年79岁,是玉林市福绵管理区成均镇六万大山下岭肚村的一位孤寡老人。
2004年秋天的一天晚上,已经睡下的陈国南老人听到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老人开门看到了一个一脸难为情的小伙子,便知晓了几分他的来意。
当时,小晏是福绵管理区樟木镇一个贫困家庭的学生,他初中毕业考上高中。眼看就要开学了,然而,贫困的家庭面对近千元的学费,小晏一下犯难了,好心人提醒他:“岭肚村有位爱心老人,何不去求助他呢?”小晏无助中厚着脸皮踏上了求援之路。
老人让小晏进了屋,坐下来简单了解了他的情况后,把300元钱塞给小晏:“现在手边钱不够,明天凑足了我送去给你。”果然,第二天老人又给小晏送去了800元,“生活费不用愁,我每月寄400元给你。”陈国南老人说到做到,直到大学毕业,小晏每个月的生活费都是老人寄给他的。
小晏是陈国南几十年来捐资的贫困学子的其中之一。1956年,陈国南考取了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留教一年后被分配到了山东矿产厅(现山东省物化探勘察院),受“文革”影响,1975年返乡务农。1979年,陈国南从每月仅拿到的35元生活费就开始了他的资助事业。32年来共资助了30多名学生。如今,陈国南的生活费每月有2700元左右,加上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的补贴,大部分他都捐助出去了。
“1980年那时,捐资助学的人还不多,而陈国南从那时领到第一个月生活费起就开始了捐资助学行动,此后让爱一路延伸,这30多年的坚守,真不容易呀!”一位熟悉陈国南的村民说。
32年来,陈国南老人吃的是自己种的粮食、青菜,很少吃肉。“都一大把年纪了,我还讲究什么吃好穿好的?能省就省,能俭就俭,为捐资助学尽自己绵薄之力,心里也充满快乐。”陈国南说。
(据《玉林日报》)
新闻推荐
马一凡登台演唱人气十足。
核心提示在互联网搜索引擎里,只要输入马一凡的名字,就会搜到很多关于她的报道和演出视频。面对舞台上那个抱着吉他自弹自唱的“小萌女...
玉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