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新闻 横山新闻 神木新闻 府谷新闻 靖边新闻 定边新闻 绥德新闻 米脂新闻 佳县新闻 吴堡新闻 清涧新闻 子洲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榆林市 > 榆林新闻 > 正文

由《断根草》引发的三点思考

来源:延安日报 2012-12-21 17:35   https://www.yybnet.net/

祁玉江

参加王德明同志的《断根草》长篇小说出版座谈会,我出于三个目的:一是会会文友。我经常想和文学界的朋友在一起聚聚,但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更多的时间实现自己这一愿望。今天这个座谈会给我提供了一个与大家见面交流的难得机会。所以,前来和大家见见面,聊一聊。二是向大家学习。我是一个“半路出家”的业余作者,喜欢文化人,喜欢在文学上有建树的人。在座的各位在文学创作上都有成绩,值得我学习。听听大家的发言,对我的创作必然会大有益处。三是支持王德明同志的创作。作为一个业余作家,在生活十分拮据的情况下,能够坚持数年,创作出120万字的长篇巨著,没有非凡的勇气和坚强的毅力是不行的。王德明

同志的创作成果实属不易,值得我们学习和支持。

王德明所创作的这部《断根草》引发了我的三点思考。一是祸福相依。苦难并不是单纯的祸,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福。我以为,苦难也是一种财富。如果王德明同志天天生活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恐怕就很难写出《断根草》。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的人生和社会阅历,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谁也写不出东西来。能写出作品的人,都是对生活有足够理解和感悟的人。作品就是生活的结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一定要对人生、对工作、对生活充满自信,更要有自立、自强的信念和追求。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矛盾是必然的。现在,随着

统筹城乡发展的推进,农民大量进城。代之而来的是,农村人口也大量减少,甚至有不少村成了“空壳村”。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谁也阻挡不了。可是有朝一日,城市人口饱和了,各个方面的压力加大了,将来肯定还会有一部分人回到农村去的。这就是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那里生态环境好,空气新鲜,适宜人们居住。我就很怀念过去在农村的生活,那种生活是非常美好的。二是王德明辛勤努力创作的120万字的长篇巨著《断根草》,能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这本身就是对他创作成果的肯定。这部小说的题材和题目比较好。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与城市的变迁为大背景,反映一些小人物的命运,

反映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在农村人进城的大潮中,多少农民丢失了土地,失去了家园,不就成了断根草了吗?我对这部小说没有通读,但在读了部分篇章后,感受作者对陕北方言的运用,既弘扬了陕北地域文化,又推广了陕北方言。陕北方言和陕北人的生活非常贴近。运用陕北方言,能够准确地表达原意。但是方言用汉字表达,有时也很困难,不好准确把握究竟是哪个汉字,写出来让全国的读者都能理解,实属不易。《断根草》120万字,读起来非常吃力。如果有可能,在不影响作品的主题的情况下,可以再精炼一些;另外,对于语言的运用,我还是倾向大众化,用方言应顺其自然,根据情节而定,

不要刻意追求。三是我们应该全力支持像王德明同志一样的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创作。文化是高尚的情操,是推动社会发展、创造人类文明的动力。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文化。我以为不重视文化的领导,就是没有远见卓识的领导。王德明同志是宝塔区人,区文联以及区委、区政府,要从各个方面支持、帮助王德明同志的创作,使他多出成果,快出成果。我建议,今后要多开类似今天这样的研讨会、座谈会,多搞一些相互学习的活动,推动文艺事业的发展进程。同志们都要为榆林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更重要的也要对那些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作者们,更是强有力的支持和宣传。

新闻推荐

天气寒冷冻伤患者增多请市民注意保暖防冻

本报讯(记者常青)近日,记者走访市内多家医院获悉,近期榆林市冻伤患者不断增多。医生建议,尽量不要在室外环境中逗留时间过久,同时要注意增添保暖衣物。1月4日下午,记者在市医院门诊看到,有不少冻伤患者候...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由《断根草》引发的三点思考)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