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晶
残疾人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据统计,榆林市共有各类残疾人14.1万,其中农村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87%,他们就业技能较弱,就业渠道窄,文化程度低,总体生活状况处于贫困状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负担。目前,全市还有6900多名重度肢体残疾者需要配发轮椅,有3400多名聋儿、聋人需要装配助听器,有1500多名贫困精神病人需要药物、住院治疗,有326名脑瘫儿童需要进行抢救性康复训练,而且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也不能满足残疾人的需求。
姬涛委员建议,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力争2015年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法律救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和康复服务”的目标。残疾人工作不能单靠残联,各部门都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形成做好残疾人工作的强大合力。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广大爱心人士继续伸出友谊之手关心帮助贫困残疾人。
姬涛委员号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都能积极行动起来,广泛参与到帮残助残的高尚事业中来,捐助500元就可以为一名肢体残疾人配发一台轮椅,或为一名精神病患者提供一年的药物救助,捐助1000元就可以为一名聋人配备一只助听器,捐助2000元就可以为一名肢体残疾人安装假肢一具。平时只要少喝一瓶酒、少抽一包烟、少添一件衣服就可以使那些贫困残疾人得到有效救助,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每个残疾人真正业有所创、贫有所济、病有所医、残有所学、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苏舟)红葱七块、青椒七块、西红柿五块、豆角七块、黄瓜四块……近期榆林市的蔬菜价格偏高。经销商告诉记者,因为本地菜没有大量上市,外地菜供应不上,这才导致近期蔬菜的价格过高。记者在市...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