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新闻 横山新闻 神木新闻 府谷新闻 靖边新闻 定边新闻 绥德新闻 米脂新闻 佳县新闻 吴堡新闻 清涧新闻 子洲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榆林市 > 榆林新闻 > 正文

生活虽苦 但有希望

来源:榆林日报 2010-01-24 13:29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张琛实习生宋炜

李志成不仅住上了新居,还吃上了低保。

李志成曾经的旧房。

在2002年全国人大会议上,朱镕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同时提出了一系列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措施。

弱势和强势本来是相对而言的。相对于健全人,残疾人处于弱势;相对于中青年,老人儿童处于弱势;相对于富有者,贫穷者处于弱势。提起弱势群体,人们想到的多是贫困地区的农民、残疾人,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一批生活陷入困境的城市下岗人员、较早退休人员以及进城务工人员,又相继加入这一队列。他们由于种种原因,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维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困难境地。

近日,记者就榆林市弱势群体生存状态进行了走访,和他们一同感受着苦涩但充满希望的生活。

农村危房户李志成:

政府补贴4000元盖新房

69岁的李志成,是榆阳区芹河乡郑滩村的农民,2008年的这个时候,他还住在破旧的窑洞里,当记者见到他时,他正站在新盖 的4间新房前笑得合不上嘴。其实旧房子早就出现了裂痕,李志成一则是没有力气去盖新房,二则也没钱盖新房。虽然几个儿女都已经成家立业,可是身边还有一个36岁智力残疾的儿子要他来养活。一家3口常年还吃着低保,哪里有钱盖新房。2008年,旧房子的裂缝越来越大,随时有坍塌的可能,乡上的民政干部一面帮他联系盖房匠人,一面帮他向榆阳区民政局申请危房改造补助。

老李现在的家里,内部陈设虽然还有些简陋,3口人唯一的娱乐就是一台可以收到2 个频道的13寸电视机,但是毕竟不用再住在摇摇欲坠的危房里。虽然现在的生活依然很困难,可是老李还是觉得生活很有奔头。用他的话说,有党和政府给他撑腰,他什么也不怕。

无业妇女李秀丽:

儿子的医药费是最大的开支

今年42岁的李秀丽一直没有工作,在家照顾儿子。大儿子5岁时,就患上了严重的慢性血小板减少疾病,现在已经花去了16万余元的医药费,仅这一项支出,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难以为继。

如今,全家的生活就靠着丈夫在建筑工地打零工维持。榆林冬天天气寒冷,每年有效打工时间不超过7个月。一到冬天,一家人的生活常常出现困难。从2002年开始,李秀丽一家4口人都享受上城市低保,一年可以领到9000多元的补助。从2006年起,她家还被纳为榆阳区民政局的二次医疗救助对象。她所在的鼓楼办事处,不仅帮忙联系辖区内单位——榆阳区农行对她家进行对口帮扶,还动员全体干部职工为她家捐款。

现在的李秀丽,每天忙碌而充实。没有了对基本生存的焦虑,她唯一考虑的就是把儿子的病治好。那样她就可以出去工作,为她们这一家的幸福而努力。

孤寡老人杨翠娥:

明年就要搬新家

数九寒天,榆阳区马店巷27号里,88岁的孤寡老人杨翠娥正准备生火做饭,现在她一个人住在老城区四合院一间租来的小房里。杨翠娥老人一辈子无儿无女,老伴早年去世,按照她的话说,放在过去谁会管她一个孤老婆子?说着说着,老人潸然泪下:“要不是有党照顾,我早就活不下去了。”现在,杨翠娥每月领着270元的低保,日常生活由榆阳区民政局的社会救助金支出,还有专人照顾。

鼓楼办事处副主任闫彩云向记者介绍,办事处定期为老人送日常所需的米面。榆阳区民政局低保办主任郝鹏云表示,等榆阳区老年公寓建成后,就会让老人搬过去,到那时,老人的生活条件就会更好。

下岗职工梁红霞、王贵喜:

我们可以自力更生

住在城区沙锅巷9号的榆林第二毛纺厂下岗职工梁红霞,一直体弱多病,从2000年开始,大大小小共做了7次手术。祸不单行,1997年,她丈夫也下岗了。

既要看病,还要赡养年迈的老人,照顾年幼的孩子,生活的重担一时间把她压垮了。

前几年,街道办为了照顾梁红霞,把她选为居民组长,现在她每月可以挣到300元,既照顾了家庭,又为大家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

同梁红霞一样,52岁的王贵喜也是一名下岗职工,却供着两个大学生。2007年,王贵喜因脑溢血做了手术,丧失了部分劳动能力,在街道办事处的帮助下,他在河滨公园找到了一份协管员的工作,每月可以收入520元。

政府关注低保

如今,在榆林市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政府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市政府每年对于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城市医疗救助、五保供养、敬老院的建设等方面的投入都很大,为建立完善、系统的全社会保障体系所做的努力也有目共睹。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榆林市的低保工作目前走在了全国前列。近年来,榆林市低保范围大,受保人群多,保障金额也在不断提高。从2004年起,农村保障标准历经4次调整,由最初的625元提高到现在的1000元,人均补差标准由最初的每年70元提高到了660元(人均每月55元)。5年中,保障标准提高了1.6倍,平均补差标准提高9.4倍。

据了解,榆林市2009年共保障城市低保4万多户,12万多人。全年支出城市低保资金2.7亿多元。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大部分目前生活处于弱势的受访者,或是因病而贫,或是因为环境的变化使他们长期处于生存艰难的状态。虽然通过政府的最低收入人群基本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得以保证,但是他们目前的生存状态仍十分艰难。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救助弱势群体不仅要靠全社会的关注和关爱,更要靠政府帮助他们找到自力更生、增加收入的方法,这才是解决他们生活困难的根本途径。

88岁的杨翠娥老人。

新闻推荐

榆林市农合机构发放227亿元贷款支农

本报通讯员葛爱军胡文科报道2009年,榆林市农合机构充分发挥信贷支农主力军的作用,全年累计投放支农贷款达227亿元。据了解,去年榆林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抓管理、防风险、增效益”为管理理念,不断...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凭什么活着2010-01-30 13:28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生活虽苦 但有希望)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