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榆林 今日横山 今日神木 今日府谷 今日靖边 今日定边 今日绥德 今日米脂 今日佳县 今日吴堡 今日清涧 今日子洲
地方网 > 陕西 > 榆林市 > 今日米脂 > 正文

三代五人投身教育事业:世代书香育桃李

来源:榆林日报 2019-12-17 05:45   https://www.yybnet.net/

高治和在办公中

文图/本报记者徐子昕通讯员王宏艳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榆林市第八中学教师高治和的家中,祖孙3代,有5人投身教育事业。这句话也是他们从小最熟悉,长大一直在践行的一句话。

高治和的父亲高锦正在1964年就被评为县级模范教师,1985年被评为地区模范教师。母亲高秀英在2017年被教育部授予“乡村学校从教30年”荣誉称号。

师德先进个人、榆林市第四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教书育人楷模、巾帼建功标兵……高治和和妻子薛志兰更是荣誉无数。最让一家人欣慰的是,其女儿高彬木在去年被评为榆林高新区模范班主任,彰显出这个教育世家的可贵传承。

传承家风——

无私奉献为人师

“踏实、严谨、敬业,教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件事。”秉承着这一家风,这个家族里的人民教师们,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教育战线上,用责任与信念,演绎着一代又一代人民教师的故事。

“我家是在我父母那一辈与教育结缘的。”高治和说,“当时我的父亲负责米脂县印斗镇的扫盲工作,被陕西省评为先进,当时的省长亲自给他颁发的锦旗,他还作了大会经验交流发言。”

高家人平时在一块都是聊怎么教学生,生活中一说到工作,大家就有了共同话题。高治和的女儿当上教师以后,他和妻子还经常给女儿支招。

“我母亲扎根乡村基层,教了一辈子书。现在还有学生经常回去看望她呢。”高治和说。

“教书育人是我的事业,也是孩子的事业。一站在三尺讲台上,我们就有责任去带好每个学生,上好每堂课。”今年79岁的高秀英老人,一提起学生就来了兴致。她搬出厚厚一本相册,讲述起学生们的故事,如数家珍。

“我的老母亲最爱听孙女讲学校的故事。祖孙俩经常一讲就是大半天。”高治和笑着说。

高秀英时刻关注着孩子们的教书工作和为人处世,她说:“以前老伴儿在时,常常对他们耳提面训,现在我还是会经常鞭策和提醒他们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也为他们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

“干一行,爱一行!必须教好每一节课。”这句话已经深深烙进这个教育世家每个人的脑海里。

教书育人——

言传身教美德扬

“自从我当上班主任,父母经常监督和督促我,怕我偷懒。我的工作受到肯定后,他们比我还高兴。”高治和的女儿高彬木说。她在去年还被评为模范班主任。

这一家,人人都忙。高治和的妻子薛志兰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她是一名小学校长。学校里大小事,事无巨细,都要她操心。她在教育上很有一套。一边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不断学习“充电”,完善自我;一边搞科研兴校,打造高效课堂。“做学问就要不知足。”这是她常说的一句话。

教书先育人。在这个家里,每个人都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在内,有严格的家风传承;在外,言传身教、育德树人,致力培养文明有礼、德行出众的接班人。

“孩子的品格教育很重要,女儿有时心理负担过重,我和妻子会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开导她。她再想办法管理孩子们,和他们谈心,努力关爱他们。教育孩子啊,这是细功夫。”高治和说。

“学校、家庭、社会是三位一体的,让家长参与进来,孩子的德育工作才能事半功倍。”薛志兰说。

一家3代5人为师。数十年如一日,高家的每一个人都在坚守,坚守在教师岗位上,教书育人。他们还会将这种坚守传承下去,甘为孺子牛。

新闻推荐

米脂县全面统筹抓扶贫 精准施策稳脱贫

本报记者杨晓慧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米脂县按照“四个围绕、四个确保”整体思路,坚持全面协调、抓好统筹、精准施策,各项...

米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好苹果卖出好价钱2019-11-20 05:52
评论:(三代五人投身教育事业:世代书香育桃李)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