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华勇
我不止一次地倾心抒写和赞美米脂。因为它文化底蕴太厚重,文化的元素太丰富,要读懂它绝非易事。
在人们急功近利地发展经济的时候,静下来都说文化,各种声音,许多种解读,一个小小的地方,五花八门的所谓“打造”成了时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恨不得一夜之间铸就辉煌。然而,景点的建设,城市品位的提升,载体和内容的运用,都缺少足够的故事来支撑。在当前文化多样性和传播复杂性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吗?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和读到的信息也是某种主观的构建,“打造”发展文化意味着对实存景观的选择、删改,甚至随意“改动”。这种现象令人感到惋惜和担忧。
事实上,米脂的过去可以说荒凉与传奇并存,苍茫的黄土地,一望无际地延续着有关生存与生命的故事,从空中俯视,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山峁圪梁沟壑纵横,古老原始的气息令人闭目难忘。就是这块荒凉之地,先人们留下来的壁画、文字,出土的汉画像石所带来的内涵体现出一种纯粹的原始力量,从某种程度上说,所有的艺术与文字传递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古老精华。文化长河的流淌里,先祖们耐得住寂寞孤独,无论时世变迁,环境恶劣,他们没有随波逐流,静下来潜心做学问,从琴棋书画、歌舞乐律、建筑审美、饮食巧细、穿戴讲究、举止礼仪等方方面面都树立楷模,这种文化行为一直影响着后辈,渗透生活的点点滴滴。所以米脂才有了后来的文化繁荣,兴文重教成为陕北的一道风景和标杆。从米脂留存的家谱、志书的记载里,我们隐约看到祖先们的生活轨迹,到处充满了文化的气息,至明清时候声名鹊起。仅米脂古城窑洞建筑、杨家沟马氏扶风寨、艾家峁的姜氏庄园、高庙山的常氏庄院等典型的院落和院子主人的故事,都包含了米脂文化的经典。但我们在文化的传播中借力做得不到位。过去,仅在杨家沟马氏扶风寨里就拍摄过几十部影视剧作品,但人们没意识到将那些影视中应用过的景观留下来,像宁夏镇北堡影城那样扩充和填补历史遗存与新的文化内涵结合。也许文化传播中并不单单局限于此,但我们也没有用其他方法尝试把地域特色和地方景点发扬光大,形成规模留住游客。旅游目的地没有打造成功,文化发挥不了作用,产业更无从说起。
如何将我们祖先的文化遗产丰富细致地做到极致,把我们的景观、艺术、民俗、饮食、唢呐、剪纸等饱满质地的特色精华强化成一种产业,让人感到米脂的文化自信,把我们的精神与大千世界同轨,不应该是光有一种口号、一个声音。要做好文化这篇文章,利用好资源,我们除了全面、充分、准确认识米脂文化外,更要改变滞后的观念,把那些千篇一律、耳熟能详的词汇变为行动与新的发展理念,突出自己的特点与鲜明的个性,立足陕北,放眼世界,文化才能得到传承和创新发展。
傅雷先生说:“对自己的文化遗产彻底消化的人,文化遗产绝不会变成包袱,反而养成一种无所不包的胸襟。”我们多少年来提出建设“文化大县”,但至今文化的根本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与效益,许多的空白让人汗颜,地域文化中的典型人物、典型故事、典型事件看不到,我想,只有根植于地域文化中挖掘故事,并以现代方式讲好故事,才能让文化的传承得到发展。即便是窑洞里的摆设,一件器物都能把历史、情感、文化、现实的意义高度地传递给人们,透过这些实物去寻找它背后的故事,我们的景点才能有丰满鲜花,让人感到温馨与亲近,领悟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们还没有把米脂文化经久不衰的活力读懂读透,应该坐下来反思后平静自己。傅雷先生还说过:“任何孤独都不怕,只怕文化孤独。”我们正赶上前所未有的好时代,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在平日生活中忽略了什么?是不是被喧嚣的世界诱惑过后怠慢了生活赋予我们的新鲜?作为文化的一分子,我们注意过自己身边渐渐远离的人和事吗?显然,米脂的文化底蕴所散发出的温馨在过去日复一日的消遣中,让我们在慵懒中失去了体温,我们骚动不安,但不真心热爱,家乡多姿多彩的生活能发现吗?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不去解读,也不会听到古人的声音。
有了闪光的坐标,让我们散发热量,才能证明自己就是米脂文化未来葱郁蓬勃里的一片叶子……
文化永驻,自己才有归宿感。在其间,我们需要倾听各种声音。
新闻推荐
长庆大型压裂现场。张峰摄近期,北方部分地区出现天然气短缺现象。就在12月8日晚,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资源供给不能同时满足工业和民生需求的情况下,要始终把保障民生用气放在首位。在此...
米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