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我们的文化生活很单调。如今,看电影、买书籍、聊话剧、欣赏书画展……有的职工还搞起了微电影。”说起“文化”,职工刘震感慨多多。
刘震的感慨只是陕西省文化产业建设的一个缩影。2012年召开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要把陕西建设成为以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为主要内容的西部强省的奋斗目标。文化强省目标的提出为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全省迅速掀起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热潮。
文化产业持续高速增长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开始提速,增加值从2011年的380.26亿元起步,经过2012年至2015年四年发展,先后突破了400亿元、500亿元、600亿元、700亿元四个关口,达到了711.93亿元,年均增速17.0%,比同期GDP年均增速高出近7个百分点。
2015年,陕西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95%,较2011年提高了0.91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位居全国第15位,占比位居全国第9位,总量位次较2011年前移3位,占比前移3位。规上文化企业规模明显扩大2015年,陕西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到676家,比2013年增加308家,增长83.7%。其中规上工业企业数为121家,比2013年增加18家;限上批零企业数为165家,比2013年增加4家;规上服务业企业数为392家,比2013年增加138家。
2015年陕西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从业人员77020人,比2013年增加24130人,增长45.6%,营业收入586.4亿元,比2013年增加164.3亿元,增长38.9%。
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2012年至2015年,陕西省财政用于文化体育与传媒业的累计支出为388.49亿元,年平均增长19.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累计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176.9亿元,年平均增长13.9%,为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投资944.3亿元,比2014年增长23.2%,其中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增速最高,均超过100%,而制造业相对较低,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投资下降幅度较大,达到了36.7%,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投资也下降了8.8%。居民文化消费旺盛
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达到973.6元,较2013年相比增长19.6%;农村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达到193.8元,较2013年相比增长35.9%。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在文化娱乐方面支出的增加,为拓展陕西省文化市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在艺术创作方面,《米脂婆姨绥德汉》《兰花花》《金格灿灿的彩》《风雨老腔》《大树西迁》《柳河湾的新娘》等近两百部优秀剧(节)目,分别获得文化部文华大奖特别奖、文华优秀剧目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以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大奖。
出版影视创作生产持续繁荣,精品力作不断涌现。《鼎立南极:昆仑站建站纪实》《百年钟声——香港沉思录》等200余种图书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重大奖项。纪录片《大鲁艺》《延安延安》等在央视播出。《我在北京挺好的》《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等7部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大秦帝国》《打狗棍》《聂荣臻》等17部电视剧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和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成果显著,建成文化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1个,市级支中心7个,县级支中心101个,实现了省、市、县、乡、村全覆盖;省图书馆和西安、宝鸡、咸阳、铜川、安康、商洛6个市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工作顺利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投入8282万元,建成2828个公共电子阅览室并向社会免费开放。
大力做好文化惠民工程,从2011年6月起,陕西省112家公共图书馆、119家文化馆、3家美术馆、1542家乡镇综合文化站统一向社会免费开放;从2012年开始,省级实行成本购买演出服务的办法,并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引导市县开展购买演出服务,共采购各类演出5000余场。
连续五年举办“三秦书月”全民阅读活动,居民阅读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4个百分点。本报记者 王何军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高建波报道近日,米脂县公安局食品药品侦查大队联合卫生局、工商局、食药监局等相关部门,开展了主题为“尚德守法,共治共享”的大型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活动。宣传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
米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