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榆林市米脂县扶贫办4名官员因开展“***”工作不力被免职,同时记者了解到,榆林市针对扶贫工作再出新措施,将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干部的工作管理,对全市参与扶贫工作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实行GPS定位管理。(6月30日《新京报》)
对驻村干部实行GPS定位管理,从理论角度而言,此举确实可以有效监管驻村扶贫干部,避免其出现缺岗和脱岗现象,有效提升驻村扶贫干部履责意识,沉下身子抓好脱贫攻坚。但事实上,此举并非提升扶贫效果、强化驻村扶贫干部履责的万全理性之策。
通过“GPS定位”确实可以有效监控驻村扶贫干部的在岗情况,但这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比如个人必须拥有智能手机,否则无法落实。同时,“GPS定位”也并非就是绝对的监控驻村扶贫干部的工具,如果个别驻村扶贫干部仅仅是按照要求及时通过“GPS”签到等,把签到当做追求和每日的功课,岂不还是作风照旧效果难期?这不更是一种新的形式主义了吗?
事实上,对于驻村效果的评价而言,对于脱贫攻坚成效的评价而言,离不开自上而下的各种评估和评价,但更离不开民意的监督和评判。一个驻村干部是不是在尽心尽力为民谋福,一个扶贫干部是不是在想方设法帮扶贫困对象脱贫,一个扶贫干部是不是在履行职责为脱贫攻坚呕心沥血,百姓心中有杆秤!农村一线干群才最有评价的发言权!
因而,不管是为促进脱贫攻坚成效也好,还是为了强化扶贫驻村干部监督管理并提升其驻村帮扶效果也罢,采取简单僵化的“GPS定位”监督,倒不如引进民意监督问责。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杨晓慧报道为了丰富榆林市广大老干部生活,让老干部近距离了解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近日,市委老干局组织市直单位离退休老干部及各县区五好老干部(党员)代表共计100余人参观考察了米脂县电...
米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米脂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