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本报记者 杨晓慧
“我在农村插过队,我知道农村人因贫困所受的苦。他们勤劳、善良、质朴,只是因为没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没有能够使他们脱贫致富的项目和资金,从而未能带给他们生活上的改变。”张雷威朴实地说。
今年60岁的张雷威,是国家电网榆林供电公司原工会主席,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陕北人。他先后参加“省级两联一包、千企千村、一村一品”等活动,15年如一日开展帮扶工作,足迹遍布榆阳、清涧、神木、吴堡、佳县、米脂6个县区的贫困农村,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城里来的“自家人”。
入户调研扶真贫
“首先要考虑村里贫困人口因何而贫?村里的自然状况适合哪种方式脱贫?在村的贫困人口擅长什么产业?这些都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2014年6月3日,张雷威与扶贫队员高伟前往米脂县李家站乡史家坬村,与村干部进行碰头和对接。在了解了村里的基本情况后,张雷威又逐户上门调查,对史家坬村贫困面貌、贫困人口、致贫原因等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的掌握,并制定出史家坬村3年脱贫规划。即2014年发展舍饲养羊、2015年养牛、2016年购买种牛,成立养牛专业合作社,并发放香谷米种子,解决农业增收和肉牛冬季草料的问题。
老张看到,村里水地较多,可利用的土地面积也较多,有一定的养殖基础。于是他建议发展适度养殖,这样就可达到年初实施、年底见效、次年脱贫、三年致富的***目标。
土办法调解村民矛盾
在扶贫工作中,张雷威和村民推心置腹地拉家常,也善于和村干部打交道,对农村工作比较熟悉,也惯于解决一些纠纷问题。
村民常浩平的羊将邻居的庄稼吃了,为此两家人发生矛盾,甚至吵架。他了解情况后,分头给两人做工作、讲道理,“大家同在一个村里,早不见晚见,没必要为点小事伤了两家的和气。”两家人都认识到了自己不对的地方,和和气气地解决了问题,都说老张说得对。
2015年11月22日,贫困户期盼的15头母牛来到史家坬村,村民议论纷纷。虽然牛的差别不大,但总有人喜欢这个,有人喜欢那个,众口难调。老张召集几个村干部商议发放牛的方式,决定采用抓阄的土办法,让贫困户自己选择。15头牛发放完后,村民没有任何异议,都觉得公平公正。
贫困村民的真朋友
“只要心里真正装着老百姓,老百姓就不会拿你当外人。”老张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因为扶贫工作时间长、跨度大,他认识了许多农民朋友。去年11月,老张在史家坬村生病住院,七里庙村的老李三兄弟专程来榆林看望他。
老张是个急性子,说话语速快,爬山上坬速度快,决定了的事情更是雷厉风行,尽快实施。2016年5月,驻村干部一年轮换交接时,他带领8名年轻驻村队员,分别来到省电力公司帮扶的5个村,召开社员大会,讲解***工作政策,及时了解村民想要的致富项目。一段时间下来,上山下坡总是走在最前面,年轻人都要气喘吁吁追着他走。
“我爸在我心中其实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他将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对于家庭,他不能很好地顾全。”老张的女儿张媛媛说。如今,在张媛媛眼里,这一切正在发生着变化:村里新建的羊舍、新修的水窖、改造的学校、崭新的道路等,这些早已化成她心目中对父亲的骄傲。
新闻推荐
开启乡村生活新概念 ——米脂县“电商+惠农金融服务站”融合发展的调查
本报记者艾永华“大姐,你看我这个红裙子好看吗?这是前天我在赵奇雷的惠农金融服务站给我父亲领取养老费时,顺便在他的淘宝服务点买的,要是去城里的商店至少还要跑几十里路”,米脂县龙镇哈流嘴村村民贺...
米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米脂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