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良贵
无定河流域是历代军事冲突的古战场。北宋时期,它是黎民百姓、文臣武将及至皇家帝王所关注的地方,就连大文豪苏东坡也有过激情描绘。潇洒东坡由一个大文人学者风度的人,变成了一个既懂武略又会马上拉弓射箭的武人形象。
据《米脂县志》载有苏东坡的《闻种谔在米脂川大捷》一诗中写道:
闻说将军取乞银,将军旗鼓捷如神。
应知无定河边柳,得共江南雪絮春。
(此诗原辑于《东坡集》卷二《闻捷》)。
宋元丰四年(1081),鄜延路兵马总管种谔在米脂寨无定河一带大破西夏,斩杀六万余人,缴获战马五千匹。捷报传至京师,君臣称贺。苏东坡与种谔交往甚厚,种谔常告诉苏东坡在无定河的边塞信息。苏东坡闻讯赋此诗咏贺。前两句诗歌颂种谔用奇袭之战术大获全胜,收复了失地。后两句诗抒发了作者对无定河流域人民,能过上江南人民一样春天般生活的欣喜之情。
苏东坡的无定河情结,原由是他早年得益于与关中大地的结缘。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春科举,苏东坡(22岁)得到监考官欧阳修的赏识,一举进士及第,名噪京师。嘉佑六年,26岁的热血青年苏东坡,便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大理评事是掌管刑狱的京官,签书判官相当于副知府)。在凤翔苏东坡主要的职责之一是“飞刍輓粟,西赴边陲”(《东坡集》卷二十六《凤翔到任谢执政启》)。当时正是无定河流域西夏入侵之时,这些激发了苏东坡学武略、习武功的念头,要“与虏试周旋”。(《苏东坡》卷一《和子由苦寒见寄》)辽和西夏的侵扰是北宋王朝的心腹之患,苏东坡主张抵抗,反对妥协投降。他渴望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愿望在他的后期也很强烈。熙宁八年(1075),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刺史,他当时已40岁,写出脍炙人口的文学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了这种思想。一个勇敢、豪迈和威武的老英雄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官场险恶,风云变幻。元丰二年(1079),苏东坡因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史称“乌台诗案”。后来同情者多方营救,神宗皇帝怜惜其才,苏东坡才躲过一劫。元丰三年(1080),苏东坡被贬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相当于现在的警察局副局长),不得签押公事,近乎于一个流放罪人。到了荆天棘地的黄州,历尽艰辛。元丰四年,他在东坡旁筑了一间书斋,命其名为“东坡雪堂”,自号“东坡居士”(居士是佛教称在家修行的人的特别名称)。而七言绝句《闻种谔在米脂川大捷》就写在此时此地,这时苏东坡政治上不得意,生活上无比艰辛。但他还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关心被西夏骚扰的无定河流域的人民,热情歌颂从征将士。
黄州五年是苏东坡先生留给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光泽、最震撼人心的一页,在黄州他的文学艺术上的造诣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成为东坡先生最辉煌的创作时期。在元丰五年七月和十月,苏东坡曾两次游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了千古名篇《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写下了最足以代表苏东波豪放词特色的杰作,被世人誉为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而元丰四年苏东坡写在《闻种谔在米脂川大捷》的诗句,可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相媲美。感谢黄州赤壁、感谢无定河,为苏东坡创造文学辉煌提供了机缘、能量和营养。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狮记者日前从米脂县安监局了解到,2009年全年,米脂县累计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1起,比上一年同期下降27%;死亡4人,下降20%,受伤10人,下降57%,全部是道路交通事故。全县GDP亿元死亡率0.19,低于2008年...
米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米脂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