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超强戴着顶灯采摘蔬菜。黄耀莹正用计算器和客户核对总价。 今报记者陈刚 摄柳长路青茅村路段凌晨交易的热闹场面。 今报记者黄远来摄
今报记者陈刚 黄远来
核心 提示
每天凌晨1时许,当大多数人还在熟睡时,菜农们已经起床,开始一天的劳作,用汗水充实柳州的菜篮子。虽然收入不高,但他们还是做得踏踏实实。记者昨日走近这一群体,体验他们的辛苦,听着他们的心愿。
夫妻凌晨打电筒摘菜
漆黑的夜空,没有一点星光。在柳州近郊的白露,凌晨时分的田间地头,却犹如繁星点点,头戴顶灯劳作的菜农随处可见。
“凌晨1点多都来割菜了,你讲我们辛苦咩?”昨日凌晨4时许,刚和妻子收割完生菜的冯超强,忙着到旁边的天然水池,清洗满是泥土的水鞋,尽管天空并没有下雨,但水鞋是所有菜农的标配。在菜地忙完,他们将三轮车上的约110斤蔬菜,送到马厂桥头交易集市批发。
冯超强从小生活在这里,从1981年就开始种菜,至今已有30多年,当年生猛的小伙子,如今头发渐白,但依然在自己的几分菜地里辛苦劳作。虽然菜地面积不大,但冯超强却非常珍惜:“就算征地给你10万元又能用多久?土地可以留给子子孙孙……”
平时有活干的时候,冯超强在城市铺设燃气管道,赋闲时就在家种菜。与每月几千元的务工收入相比,种菜的月收入微不足道。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生菜每月可以收割400斤,每月最多收入600元,这还没有扣除肥料、扯草、防病等人力物力成本。
为了保证卖相,蔬菜在收割前需要喷水,去除粘附的泥土异物。收割时,生菜最底部总会有些黄叶,冯超强和妻子需要进行粗加工,对每棵生菜进行剥离,并将绿嫩的生菜归拢整齐,否则菜叶极易折断。
对于市民抱怨的“青菜贵”,冯超强予以否认:“城里人到农村插过队的,就不会有这个说法。”有时受到天气影响,菜地无法耕作,或者影响生长速度,上市蔬菜量少,菜价就会偏贵,菜农本身也受影响,并没有赚取太多利润。
“女汉子”希望孩子有出息
“大半夜你们记者也出来啊,只有我们这种人才会出来。”一名扎着腰包、像个小老板的女子,正在借助电筒的亮光,弯腰采摘红薯苗,对于记者的出现,不愿透露姓名的她有些惊讶。
“我也算年轻,挨日晒雨淋,显得老了。”“腰包女”才28岁,自然对美向往,但她对此有着无奈。
由于菜地面积太小,种菜收入不够维持生活,“腰包女”还在柳州肉联厂附近的集贸市场租了个正规经营摊位,自己既种菜又进货,中午之前基本收摊。下午除了料理菜地,还要照顾读小学三年级的孩子。
本地新鲜蔬菜受到上市量影响,市场价格每天都在波动。“昨天生菜的进价都是每斤1.8元,零售价才是2元,也不懂为什么,买菜的人那么少,只好便宜卖出去,几乎不赚钱。”“腰包女”感叹,“要是遇到五菱那些企业放假,买菜的人都少很多,几乎没有生意”。
“腰包女”认为,现在的收入与打工差不多,但种菜、进货、出摊相对自由,能灵活安排时间照顾孩子。她对生活现状并不满意,抱怨“不饿死就好”,买房子想都不敢想。但在孩子的培养方面,她却毫不吝啬:英语辅导每个小时几十元,点读机2000多元……
虽然可能自己无法实现买房的梦想,但诸多种菜的“女汉子”们仍日复一日地星夜劳作,她们把对未来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外来工”进城务农
为何凌晨1时许就开始采摘蔬菜?记者采访发现,每棵蔬菜都需要人工采摘、整理,完全手工操作,加上又是夜间作业,效率无法提高。菜农解释,有的蔬菜商需要多个品种,就要到多个地方进货,因此只能赶早不能赶晚,凌晨4时进行蔬菜交易都很正常。
白露集中了不少种菜专业户,不少都是租地种菜,属于另类的“进城务工人员”。玉林市陆川县的黄耀莹5年前来到柳州,本意是想打一份工,但却选择了种菜。
“种菜很辛苦,收入和打工差不多,半夜要起来,白天还要料理菜地,不过种菜时间更加自由,上班就没那么灵活。”黄耀莹和丈夫在白露租了3亩地,在打工和种菜之间选择了后者。
昨日凌晨,记者走访蔬菜批发交易集市发现,生菜批发价每斤1.8元至2元,白天零售价约为每斤3元。“不要讲现在青菜贵,到年底集中上市的时候,几靓几大蔸的生菜,批发价都不到5毛钱,一大筐菜都卖不出去。”黄耀莹说。
凌晨5时,白露马厂桥头的蔬菜批发集散地热闹非凡,众人或是头戴顶灯,或手持电筒交易。黄耀莹的表情随着买家的来去,不时变换。一馄饨店的店主要了几斤生菜,第二名买家则将黄耀莹的生菜包了。卖完这车菜,黄耀莹没有收工,而是回到菜地,继续收割第二车生菜。
昏暗的路灯下,骑着人力三轮车的黄耀莹叹气道:“年底就回老家了,不想再种菜。”她的两个孩子都在陆川老家,大的17岁、小的13岁,放假都会来柳州帮忙,深知父母辛劳。
三尺菜摊养大三儿女
当很多人还在梦乡的时候,55岁的覃姐和丈夫就要起来开工了。
昨日凌晨3时,来不及扒一口饭,覃姐和丈夫就从沙塘镇赶到青茅村路口集市。一下三轮车,他们手拿着电筒不停在菜摊中穿梭。他们当天需要在凌晨6时前,顺利地购买到上千斤的辣椒、茄子、青菜、竹笋、玉米等新鲜蔬菜,运到位于北站菜市的两个菜摊。
做了25年蔬菜贩卖生意,覃姐却不敢心存侥幸,对每一筐菜都认真把关比对,希望以更好卖相和质量,赢得顾客青睐。
租一个三尺多宽的菜摊每月花费差不多450元,好在生意还算好做,覃姐才坚持在这里摆了将近十年摊。覃姐是不少到北站菜市买菜市民熟识的“老熟脸”,因为秤准、不欺客,她赢得了不少回头客。
她和丈夫的菜摊相隔不到十米,这头卖辣椒、青菜、豆角,那头卖竹笋、玉米、苦瓜。有人调侃,她和老公的菜摊虽然相近,却像是两公婆在比赛,比谁卖得多,比谁收摊早。
除了卖菜外,覃姐和丈夫还在家里侍弄着三亩田地,每天一有空就要摘菜。凌晨批发,白天卖菜,晚上回家后还要照顾家里的婆婆。覃姐说,她的生活犹如旋转的陀螺,始终无法停歇。
靠着卖菜,覃姐和丈夫将三个儿女抚养长大。由于卖菜辛苦又赚不了多少钱,如今三个儿女都不愿接她的班。
新闻推荐
《调解故事》今报柳州讯(记者何书俊 通讯员吴汉君 徐娜娜)市民廖先生乘坐火车出行,结果在爬上卧铺时不慎摔伤造成伤残,廖先生一纸诉状将铁路运输单位...
陆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陆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