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记者来到陆川县平乐镇长旺村六甘队,在一户古朴的农家中,看到了一张据称已有两百年历史的清朝古凳,而其见证的家族变迁史令人深思。
珍贵格木做成古凳
古凳由结实的格木为框架,嵌以乌木构造而成,密度较大,很重,约有40多公斤。古凳长160厘米,宽43厘米,高52厘米,可容三人坐于其上。细观古凳,可以发现它有着清朝家具的一些特点,用料硕大、厚重,选材讲究,作工细致。它如一般清式家具一样,推崇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珍贵硬木;在结构制作上,为保证外观色泽纹理一致,也为了坚固牢靠,采取一木连作,而不用小木拼接。整张凳子没有一颗钉子,完全是木材拼嵌而成。
在主人的介绍下,记者得知,该古凳还有一个特点,火烧不燃。为证明其真实性,记者点燃了一根很粗的香火,靠近古凳一方固定烫烧了10多分钟,火没有在古凳上烧起来,更没有在古凳上留下痕迹。
记者查阅资料得知,格木是珍贵的硬材树种,由于木材坚硬耐腐,产地群众称为之“铁木”。容县的真武阁建于1573年,全部采用格木建成,至今已经历了410余年仍完好无损,可见格木材质的坚固耐用。然而这种原来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的树种,由于近代大规模的开发利用,现在在玉林的野外已难觅其踪了。
古凳见证家族兴衰
古凳的主人是一位已有87岁高龄的老人,名叫吴政霖。他介绍说,这张古凳见证了三个家族的兴衰变迁。古凳原系清朝中晚期邻村北流市塘岸镇凉亭村一个富甲一方的大富豪所有,后被当地百姓以通匪之名告到官府,官府查证后对他进行了镇压,并放火焚烧其住宅,一些财物于是被村民哄抢,这古凳就是其中一件。尔后,这张古凳的新主人在当时鸦片盛行的历史环境下,迷上了吸食鸦片,败光了家产,为了维持生活,无奈之下把古凳卖给了吴政霖老人的曾祖父。老人的家族几代以来,均以务农为生,过着稳定而平淡的生活,这张古凳因此得以一直在吴家传了下来。
记者按照老人指点,在凉亭村找到那位富豪故居原址。这个地方已经林立起许多村民的房子。一位刘姓村民告诉记者,这个地方确实是一位清朝富豪大宅子所在地,然而毁于一场大火。近年随着村子人口的增加,这块空地也被众多村民利用起来建房子,其遗迹可能很难找到了。这里的村民,近年通过勤劳致富,打造出了凉亭鸡这个国内著名的家禽品种,凉亭村由此成为北流一带比较富裕的村庄。
吴政霖老人感叹,这张古凳所经历的家族变迁,比一部历史剧还要深刻得多。
听老人的孙子说,现在已经有不少人慕名而来,想购买这张古凳,老人的家人也想把古凳卖个好价钱,以换取更好的生活,但是吴政霖老人执意不卖。老人认为,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见证了几个家族变迁,不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古凳里所蕴含的百年沧桑值得每一个后人去思考,而古凳的本身,也值得他和他的后辈们珍藏。 (报料人:杨先生稿费:30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陈博 通讯员 曾令兵)6月16日,陆川县温泉镇万丈村遭遇洪水袭击,多处房屋被淹,多人被洪水围困。陆川消防大队接到报警后立即出警,投入抗洪抢险战斗。  ...
陆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陆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