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因其在毛乌素沙漠南沿而被称为骆驼城,也就是沙漠城市。这里曾“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但现在毛乌素沙漠正从地图上消失。
当我从央视新闻看到这则报道时,脑海就浮现出奋斗在陕北林业战线上的一对老科技工作者夫妻的形象,他们就是全国林业战线科技成果三等奖获得者——胡永安和妻子李香芸。
胡永安1931年出生在西安,1954年1月至1958年8月在西北农学院学习治沙专业。李香芸,1935年2月岀生在甘肃省酒泉市,在大学与胡永安同校同学。大学毕业后,共同的理想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双双响应党的号召,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志愿报名来到榆林林业战线,投身毛乌素沙漠治理的千古大业之中。他们刚从都市走进沙漠时也徬徨过,流过泪。望着一望无际的沙漠,不知所措。但沙进人退的恶劣环境使他们震惊,一代代治沙人的奋斗业绩使他们感动,他们觉得治理沙漠就要深入沙漠,于是他俩主动申请调离科研所,把女儿送回西安让奶奶抚养,带着岀生不久的儿子,来到沙漠深处的靖边县柳树湾林场,在一线攻克治沙造林难关。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靖边,交通不便,粮油供应紧张,孩子就医上学困难重重。夫妻俩就把后来岀生的两个儿子又送到爷爷、奶奶和远在河南的姥姥家抚养,全身心带领科技攻关课题组,一方一方徒步丈量沙地,调查沙质、水系分布、植物品种,研究试验沙漠植树最佳的时间、树种、方法。炎热的夏天,沙漠中没有可乘凉的树木,中午他们顶着烈日,喝随身携带的凉水,啃玉米窝窝头充饥。深夜回到场部,无条件洗澡,只能抖落满身沙尘,用凉水冲洗一下身体。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的课题组经几年反复研究试验,终于探索出科学栽植沙柳的方法,被当时的国家林业部授予科技成果三等奖。
解决了治沙造林的难题后,随之遇到的困难是,适应沙漠种植的树种缺乏,于是他们又双双调往苗圃,研究沙漠树种,一干又是近十年,培育出适应沙漠种植的油松、花棒、沙棘等优质树种。现在陕北的沙漠中不仅有传统树种,还有他们培育的常绿树种掩映沙丘,成为大漠之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当年,陕北林业战线缺乏人才,他们白手起家,一批一批地培训造林骨干,年复一年的现场指导沙漠植树。靖边县每逢植树季节,党政机关、学校、农民,全民动员义务植树一周,人们就会看到头戴防沙帽、脚穿解放鞋,身背水壶,现场指导科学栽植的胡永安夫妻。经他们培训的技术骨干,后来都成为植树专家,有的成为省、市林业战线的专家学者。
2017年7月22日,胡永安走完他86岁的人生历程,与先他而去的妻子永别了他们挚爱的沙漠!但他们在靖边沙漠亲手植下的树木,仍然郁郁葱葱。他们的子孙,有的走上县级领导岗位,有的从事科研工作,有的接力他们一生钟爱的事业,继续在林业战线为治沙造林,绿化毛乌素沙漠做贡献。一代代像胡永安、李香芸一样的治沙造林的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受他们精神的感召,正茁壮成长,接续前行!
(王世华)
新闻推荐
靖边县杨桥畔镇九里滩周边一排排、一片片蓝色的太阳能光伏板彻底激活了几千亩一毛不拔的盐碱地,为人类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清...
靖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靖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