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清晨,靖边县席麻湾乡东高峁村第一小组55岁的刘汉武在自家羊舍喂完羊之后,顺手抓了一把玉米,到村子里几十家养羊户的圈舍间边走边看,和主人聊上两句,不时给探头出来的羊喂点饲料和玉米。转了一圈之后,手里空了,也该回家吃早饭了。
东高峁村地处白于山区腹地,饲草资源丰富,村子里四五百户几乎家家养羊,刘汉武是村里育肥羊协会的会长。“以前养羊不赚钱,还累得不行,2009年的时候我都已经决定年底把羊卖了,来年就不养了。”刘汉武现在说起来有了笑容,“6月份的时候,县扶贫办的吴主任找到我,给我做思想工作,然后就在村子里成立这个协会,我当上了会长。现在入会的有22户,都赚钱了,初步估计我家今年能
邹敏
赚20多万呢,日子真是舒坦了!”
穷山苦户
刘汉武是本村人,小时候家里特别穷,住的是土窑洞,照明靠煤油灯,一天三顿有时连糠和野菜都吃不上。
因为穷,他小学只念了三年,十一二岁就辍学回家帮父母拔草、喂牲口。他掰着手指头回忆说:“那时候家里榨了三五斤麻油,我就一早走着进城去卖,深夜才能回家。一斤麻油8毛钱,一次能卖个三四块钱,用两毛钱吃顿饭,剩下的钱就能给全家人扯布做衣服裤子,那会儿一尺布只要3毛钱。”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包产到户,粮食产量逐渐提高,基本能吃饱饭了,村里人就开始攒钱养羊。那时候,刘汉武一早起来,拿点干粮就要上山去
放羊,晚上七八点钟再回来。一只羊长到30来斤需要近两年时间,根本赚不了钱,唯一的用途就是能提供点农家肥。遇上没有草的时节,羊没有东西吃,母羊把小羊生下来后没有奶水,营养和防疫都跟不上,很多羊羔和母羊都饿死了。
2007年,陕西开始实施封山禁牧政策,羊没有吃的了,养羊户得自己到处去找饲草。刘汉武坦言,那会儿他还是偷偷地上山放过,不然家里的羊都要饿死了。
“钱要人人挣”
2009年6月,靖边县扶贫办决定在东高峁村开展板块扶贫的试点,结
合东高峁村拥有万亩草原的实际情况,决定在村里设立一个育肥羊协会,有丰富养羊经验的刘汉武成了县里最看好的会长人选。
随后,县扶贫办主任吴泳宏来到刘汉武家里,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还把科学养羊的好处一条条摆出来。最终,刘汉武接受了会长职位,并迅速在村内召集5户养羊户,协会正式成立。县扶贫办利用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扶助靖边县的扶贫资金,借给每位入会的养羊户2万元启动资金。10月,试点正式启动,刘汉武用这2万块钱买了48只羊,加上原有的一共70只。
(下转第七版)
新闻推荐
“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国家领导人这样强调平安的重要性。近年来,靖边县始终将平安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具体开展了五项工程,促进了全...
靖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靖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