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曹晔
靖边县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围绕建设“全国县域经济强县、人居环境佳县、绿色园林名县”三大目标,按照“注重基础、强化整治、立足长效、全面提高”的要求,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从2007年5月开始,用三年时间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和园林县城。三年了,靖边城市硬件建设不断加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不断优化,不仅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政府公信力和市民素质在创建过程中也得到提升。今年6月,市爱卫部门在三次暗访调研的基础上,对该县的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工作进行了市级考核鉴定,最终认定该县已基本具备了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的条件。
全方位“整容”
沿街门店窗明几净,街道两旁绿树成荫,装载车整齐划一地停在固定的停车场,井然有序的农贸市场里,工作人员衣着整齐……仅仅三年之隔,靖边就从一个不起眼的塞外小城变成了一个风清气爽的宜居城市,这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与靖边的“双创”工作紧密相连。
为有效增强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2007年5月以来,靖边连续实施了“六位一体”整容改造和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秀水、畅通等一系列工程,使县城变得更靓了。三年中,全县共取缔马路市场13处、店外占道夜市130家;搬迁有污染的电焊、废品收购店面160家;更换门店牌匾4000余块,责令整改500余块;清理破旧污损广告牌匾1000余块;清除乱贴乱画“牛皮癣”20余万处。
在集中整治城市脏乱差的同时,靖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同步进行。截至目前,共硬化停车场25个,新建、改扩建城市道路7条,改造背街小巷20条,道路硬化率达到97%,城市亮灯率达到98%以上,下水管网覆盖率达到90%。继2007年投资530万元建设垃圾填埋场一座之后,2008年该县又投资新建了日处理能力200吨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计划将于今年10月份投入试运营,还有日处理能力1.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第一期工程已经投入试运行。
9.85亿元资金保障
昔日的靖边黄土飞扬、难觅新绿,今日的靖边万苗吐翠、天蓝水碧。2010年9月17日,当省爱卫办主任刘保华在检查中发现樱花、杜梨等名贵树种在靖边成功种植成活后十分激动,他说,靖边创造了一个绿化的奇迹。
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的靖边干燥少雨,风沙肆虐,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双创”工作启动后,靖边一边积极组织“万棵大树进县城,全面绿化张家畔镇”等义务植树活动,一边充分利用山、水、林等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按照“一带,四园,两环,三片区”绿地系统格局,采取规划建绿、破硬建绿、拆墙透绿、空地披绿、沿墙挂绿、依法管绿、科学护绿等有效措施,积极开展“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评比,以及“绿化进社区、进庭院,鲜花进单位、进家庭”等活动。
三年来,全县累计投入创园资金达9.85亿元,义务植树370万株,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29万平方米。目前,该县已建成园林式单位17个,园林式住宅小区6个,建成区绿地面积556万平方米,绿地率31.5%;绿地覆盖面积621万平方米,绿地覆盖率35.1%;公共绿地面积52.4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9平方米。
在不理解中开展工作
万事开头难。“创卫”工作刚启动的时候,群众的不理解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重重阻力,曾经一度让此项工作陷入僵局。在2008年召开的阶段性推进会上,靖边县要求,全县“双创”干部要在骂声中开展工作,要多方位宣传,通过实际行动让爱卫创卫成为老百姓自觉的行为意识。
在该县“双创”办举行的“活动周”里,县级领导和全县干部走上街头,与市民们一起清理“野广告”、扫除白色垃圾。为让市民们对“创卫”工作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县“双创”办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三年来,该县累计播发“双创”新闻600余条,散发“双创”手册15万余册、宣传年画4万余册,发送“双创”短信20多万条,散发门前“五包”宣传单4万余份,刷写墙体“双创”宣传标语1300余条,张贴宣传字画1200余幅。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爱卫创卫意识逐步增强,爱卫创卫已逐渐成为靖边的一种新的社会风尚。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维斌报道近日,靖边公安局摧毁一聚众赌博窝点,当场抓获参赌人员7名,现场收缴赌资14万余元,查扣涉赌车3辆。10月19日12时,靖边公安局治安大队发现位于东坑镇金鸡沙旅游区附近一条通往二村河台...
靖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靖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