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新闻 横山新闻 神木新闻 府谷新闻 靖边新闻 定边新闻 绥德新闻 米脂新闻 佳县新闻 吴堡新闻 清涧新闻 子洲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榆林市 > 靖边新闻 > 正文

向白于山区的万元村迈进 ——靖边县王渠则镇建设新农村的启示

来源:榆林日报 2009-11-11 13:43   https://www.yybnet.net/

王渠则,一个贫穷落后的山区乡镇,苦干实干一跃成为靖边县的亮点乡镇,近两年来不断吸引各级领导前来调研考察、周边干部村民前来参观学习,其发展之路值得探寻——

本报通讯员舒温李志东

王渠则镇位于靖边县西南45公里处的白于山区腹地,属于典型的梁峁涧地区,全镇辖8个行政村,99个村民小组,2814户12685人。过去,村民行路困难,有7个村不通柏油路,崎岖的山路阻挡了农产品出山的脚步。人畜饮水困难,只有镇政府驻地有1个自来水厂,给附近几十户农民供水,大部分群众走几十里路拉水吃。该镇主要以旱作农业为主,种植观念陈旧,加之干旱少雨且霜冻等自然灾害频发,农民广种薄收,人均纯收入不足2700元,是全县最贫困的乡镇之一。

2006年以来,王渠则镇抓住靖边县实施农业综合扶贫开发的大好机遇,确立了新的发展思路,“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本农田建设,以基本农田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以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以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2008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00元,今年有望实现4200元,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闫米洼村预计将突破8000元。该镇计划,到2012年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为白于山区扶贫开发及新农村建设探索一条新路子。

启示一:项目拉动,打破了制约山区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

随着靖边县对山区乡镇投入的加大,王渠则镇干部群众干劲倍增,干部积极到相关部门跑项目、争投资。他们争取资金在7个村新修柏油路43.6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打破了群众行路难和农产品出售难的“瓶颈”。新打人饮井19眼,建成高标准人饮水场11处,铺设输水管网40公里,解决了80%人口的人畜饮水问题。在庙界村实施了农网改造,架设高压线18公里、低压线42公里,安置变压器5台,解决了313户、1642人的用电难题。

为改变群众靠天吃饭的历史,他们通过群众自筹和国家项目资金配套相结合的方式,去年在闫米洼村开发涧地,让5000亩旱地变水田,给种了一辈子旱地的农民带来了惊喜。今年,群众积极性倍增,镇上乘势又在代黄口、王渠则、西桥界3个村建设节水灌溉田7000亩。两年的涧地开发,该镇共打深井56眼,安装节水灌溉设施56套,全镇实现了人均1亩水地的目标。

启示二:现代农业,给山区农民增收打开了致富新径

有了水地,王渠则镇开始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打造农民增收平台,围绕洋芋、玉米、羊子等主导产业大做文章。

建设创高产示范田。该镇按照“技术先导、项目捆绑、以点带面、整村推进、全镇推广”的思路,去年争取县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引进优质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把闫米洼村作为示范点推广种植地膜洋芋1000亩,种植地膜玉米高产田1000亩,使洋芋的产量由亩产1000公斤增加到2500公斤,玉米的产量由亩产450公斤增加到800公斤。闫米洼村还引进推广大中型农机具148台(部),今年在水地上机械化种植地膜洋芋1000亩,高标准秋洋芋6000亩,种植地膜玉米高产田3000亩。通过在闫米洼村的典型示范,该镇高产田种植面积扩大到3万多亩,增加了农民收入。

发展规模化畜牧业。王渠则镇加大对畜牧业的补贴力度,倾力扶持白绒山羊和优质肉猪养殖户。引进紫花苜蓿、沙打旺等优质牧草9000亩,优质草地达到3万亩。引进优质种羊500只,建立人工授精站1处,改良了全镇80%的羊子品种。改造圈舍150户,推广饲料加工机械25部,提高了科学养殖技术,增加了养殖收益。目前,全镇羊子饲养量达4.6万只左右,兴办起6家规模化养猪厂,生猪年出栏量稳定在960头左右,养殖业撑起了农民增收的“脊梁”。

培育现代新型农民。该镇在县农业局的帮助下成立了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学校,邀请县农业局的专家、技术员通过课堂教学、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等形式传授科学种植和养殖技术。近年来,累计举办培训班13期,培训种植、养殖大户1500人次。通过技能培训,让全镇60%的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建立农民合作组织。去年,王渠则镇成立了6个洋芋专业合作社,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和1个羊子养殖合作社,80%的农民成了新社员。合作社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农资供应、经营管理、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成了农村最活跃的组织,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闫米洼村的洋芋合作社整合农民的分散土地,全村5000亩零星耕地由合作社统一耕作、统一管理,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实现了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之后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今年年初,该镇又成立了6个村民互助资金协会,85%的农民加入协会,有力地整合了农村资金,方便了农民贷款。

目前,全镇形成了“种植业稳农、养殖业富民”的经济增长模式,农民经营理念、种植方式、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步形成山区现代特色农业的雏形。

启示三:科学规划,建设现代新型农村民居

在现代新型民居建设上,王渠则镇多方面调查研究,鉴借先进乡镇的新农村建设经验,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村镇建设规划,以“打造一流新型民居、建设现代生态新村”为目标,在西桥涧、王渠则、闫米洼村建设移民村3处,共计84户。

从2008年到2009年7月,闫米洼村启动了移民新农村建设项目,统一规划建成高标准民居32户。该移民新村在设计上统一规划,将农户由散居变集居,每户新居左右留5米距离,前后留10米宽的巷道,既考虑了土地的节约利用,又兼顾了农户之间互不影响,符合农村生活习惯。并将每户独院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区,在生产区配套修建了标准化羊舍、猪舍、小拱棚,充分考虑到农户的生产、生活所需,更加符合农村实际。同时,注重对村庄的绿化,实施了“三化一片林”工程,绿化了庭院和村庄道路。移民新村不仅实现了水、路、电基础设施全部配备,还利用了现代新能源,在户内设置了人工沼气池,在户外设置了太阳能、风能路灯,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

闫米洼新村的新能源路灯

新闻推荐

靖边开展县级领导干部大调研活动

本报通讯员舒温曹晔报道为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在具体工作之中,全面了解掌握全县各项工作的运行情况,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以及确定2010年全县整体发展思路,靖边县级领导干部近日在全县展开大规模的...

靖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靖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司法考试成绩好2009-12-04 13:38
评论:(向白于山区的万元村迈进 ——靖边县王渠则镇建设新农村的启示)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