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党柏峰 通讯员 辛亚娥
路生梅,1944年生,中共党员,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原陕西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儿科主任。大学毕业后,她响应国家号召,告别亲人,远赴西北,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用无私奉献改变了佳县落后的医疗面貌,用坚守诺言诠释着“医者仁心”的初心。
从繁华的首都北京来到贫瘠的陕北黄土高原,路生梅从此扎根在了贫穷的佳县。从青春靓丽的姑娘到白发苍苍的古稀老人,她将自己最美的年华奉献给了这片土地。52年间,从门诊到手术台,从县医院到乡村,她用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守护着一方百姓,用一颗火热的心扶弱助残,成为妇女儿童心中的天使。
“为党工作五十年,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
个头不高,戴着眼镜,满脸笑容,说话声音好听,性格像活泼的“小姑娘”,这是70多岁的路生梅留给大家的第一印象。
“我生于1944年,出生时家里屋檐下正有一株含苞待放的梅花,所以大家就叫我生梅。和同时代的北京女孩子一样,我在后海划过船,在长安街上为毛主席和外国元首捧过花。”回想起在北京的那段时光,路生梅露出少女般的笑容。1968年,国家号召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当时24岁的路生梅刚从首都医科大学儿科专业毕业,没有多想,她毅然决定,只身来到黄土高原深处的陕北小城——佳县。“那天是12月5日,我踏上北京开往西安的列车,火车开动的一瞬间,我的眼泪哗哗往下流。”
“在一个很冷很冷的隆冬早晨,我拎着小包,穿过窄窄的街道,走进佳县人民医院大门,谁能想到我会在这里度过40余年的日子。我不是过客,而成了这里的子民!”路生梅在文章《我的人生历程》中这样回忆道。
她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当时的人民医院说是县医院,其实只有两孔破窑洞,周围是散落着坟头的荒野。在这里喝的是毛驴驮来的黄河水,一天只有一瓢供给;因为不会生火,常常要睡冷炕,还要忍受虱虫叮咬……
除了生活艰苦,更让路生梅揪心的是乡亲们医疗常识的匮乏。
来佳县工作不久,她出诊救助一位难产妇女,当她急匆匆赶到,眼前一幕让她惊呆了——一个老婆婆正准备用一把家用剪刀来剪脐带。路生梅一把夺过剪刀,一边消毒一边告诉老婆婆:如果用不干净的剪刀剪了脐带,破伤风杆菌就会顺着脐血进入小孩的体内,危及新生儿的生命。
随着时间推移,诸如这样一次次特殊又难忘的诊治经历,逐渐改变了路生梅原来的想法,“这里的人民需要我”。她做出了第二次选择,扎根佳县,服务这里的百姓。那天,她怀着无比坚定的信念将“为党工作五十年,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写进自己的入党申请书。从1961年向党组织递交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到1984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23年里,路生梅历经各种磨难和考验,可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她入党的决心从未动摇。
“我不去,这里的群众需要我”
“路医生,赶快救救我的孩子吧!”
一个大雪纷飞的清晨,在一阵带着浓重陕北口音的急促喊叫声中,路生梅匆忙裹上衣服,带好随身医用箱,跟着老乡到十几里外的崔家畔出诊。一路上,穿着塑料底棉鞋的她摔了多少跤,自己都不记得了。快到村口时有段下坡路,路生梅索性坐在地上往下滑,这样可以早一点赶到病人家里,结果差点儿掉到沟里。
患者是个麻疹肺炎合并心衰的孩子,病情危急,路生梅实施了紧急抢救。熬过了两晚,孩子的病情终于平稳下来。麻疹传染性很强,诊断完这起病例,路生梅的心又揪了起来。她顾不上休息,冒着风雪深一脚浅一脚地挨家排查,最终发现了5个有类似症状的孩子。她赶紧把孩子们集中在一起救治,隔断了传染源。
临别时,孩子的母亲满脸愧疚地递给路生梅一双十分合脚的千层底棉布鞋。后来路生梅才得知,在自己全力救治孩子们的这几天,这位母亲心里过意不去,又想表达谢意,家里拿不出啥好东西,就偷偷照着她的鞋样,一针一线纳制了这双棉布鞋。这双鞋路生梅至今都没舍得穿,被她珍藏了起来。在她眼里,那是老百姓沉甸甸的期望。
对路生梅来说,病人就是亲人。有一个小婴儿在百日咳痉咳期反复窒息,路生梅口对口为她吸痰,反复人工呼吸40余次,终于救活了患儿;为紧急救治一个肠穿孔的病人,她劳累过度,昏睡了一天一夜……像这样被路生梅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生命不计其数。
走出黄土高原是很多人的梦想,很多当年和路生梅一样的大学同学已纷纷回到了大城市。路生梅并非没有离开的机会。1981年,她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1983年参加了陕西省第一届儿科主治医生学习班。由于成绩突出,北京协和医院、西安儿童医院都想把她调过去,可路生梅割舍不下佳县人民,她必须兑现自己的入党誓言。来时是异乡,如今是故乡,她属于这片土地。“我不去,这里的群众需要我。”路生梅婉言谢绝,留在了佳县。
20世纪80年代初期,佳县是榆林最穷的县,佳县医院也是全区条件最落后的县医院。1984年医院分科,路生梅初任妇儿科主任,为了提升医护水平,她东奔西跑四处筹资,让科室所有护士分批进修“充电”,提高护理技术。“后来,佳县医院小儿科在榆林市小儿静脉穿刺上取得了团体第一和个人第一的好成绩。”路生梅一脸自豪地说。
“不要嫌我老,我愿把生命留给患者”
1999年,操劳半生的路生梅退休了。西安、榆林有几家大医院提出高薪返聘她,她不为所动,再次谢绝,依旧在佳县医院和佳县中医院为孩子们义诊。
除了医院,带着患儿来家里求诊的家长也是络绎不绝,路生梅忙得几乎连饭都顾不上做,有时刚端起饭碗,病人就来了,她总是二话不说进行诊治。很多家长为了表示感谢,硬要塞给路生梅诊疗费,都被她拒绝了。
“如果咱医院组织救援队,我要参加,无论奔赴哪里,无论生死,我都要参加,因为肩上有责任,心底有使命,因为我是中国医生。不要嫌我老,我愿把生命留给患者,留给年轻的同行们。”2020年1月29日,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路生梅毅然向她所在的党支部递交了“请战书”,并向党组织交了1万元的特殊党费用于抗击疫情。路生梅写下的这短短几行字,铿锵豪迈、感人至深,这是一位老党员的初心流露。
虽然没有得到组织批准奔赴疫情一线,但路生梅每天都关注着疫情动态,及时把最新消息推送到朋友圈,并反复叮嘱大家勤洗手、少出门、戴口罩。在医院,她带领医护人员精心开展分诊接诊,耐心指导年轻护工科学合理进行病房消毒,通过身体力行,感召和激励着医院的医护人员。看到环卫工人在大街上作业,她还主动跑到县环卫所,给大家讲授“七步科学洗手法”和疫病防护常识。
与此同时,路生梅还组建了佳县的“老年人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关爱老人儿童、关爱军人、关爱环境等志愿服务活动,并将获评“榆林好人”楷模所得的5万元奖金全部用来帮助弱势群体。
“路生梅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展现了新时代榆林女性无私奉献、勇担使命的精神风貌,将女性的‘四自’精神和家国情怀高度融合,是榆林广大妇女学习的楷模。”榆林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霍凤莲告诉记者。
一路走来,路生梅先后荣获榆林市三八红旗手、榆林十大最美女性、榆林市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陕西省三八红旗手、陕西省道德模范、“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荣登“陕西好人榜”“中国好人榜”。
“佳县一大半的人都找路大夫看过病”“我家四代人都是路大夫给看病”“五毛钱药能治的病,路大夫决不开一块钱的,她开的药既便宜又管用”“路大夫这么大年纪还坚持义诊,我们发自内心感激她”……在佳县,一提起路生梅,大家无不充满敬仰之情。50余年来,路生梅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她只是尽了一个医生的责任,信守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承诺。
“作为党员,为党工作没有退休年龄,作为医生,治病救人没有退休年龄。我会继续在佳县干下去,争取做到‘生命不息,服务不止’……”路生梅坚定地说。
再次眺望这片黄土地,远处黄河的残冰已开始消融,春天就要来了,老区人民即将迎来一个最美的充满希望的季节。(转载自2月3日《中国妇女报》)
新闻推荐
近日,佳县第二幼儿园举办“金牛纳福,快乐淘年货”主题活动。这是孩子们在家长和老师的陪同下销售自己的年货。暖暖的太阳,红...
佳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