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新闻 横山新闻 神木新闻 府谷新闻 靖边新闻 定边新闻 绥德新闻 米脂新闻 佳县新闻 吴堡新闻 清涧新闻 子洲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榆林市 > 佳县新闻 > 正文

誓让村民走上致富路 ——记佳县木头峪镇王宁山村第一书记杜军锋

来源:榆林日报 2017-06-12 03:00   https://www.yybnet.net/
杜军锋(左)给村民发放枣树防虫喷雾机 张三林摄

文图/本报记者 张三林

五月的佳县木头峪镇王宁山村,枣花飘香,树木葱茏。以往这时,忙完春耕的村民会聚在村里的“闲话中心”,扯东道西打发时间。如今,他们却不敢停下脚步,忙着在自家的小院里酿制红枣原浆酒。

一切转变还得从一个人说起。2015年8月,佳县林业局副局长杜军锋被选派到王宁山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脱贫工作。两年多来,他扎根基层,凭着一腔热情,带领广大村民改观念、修道路、搞建设。如今,王宁山村子美了、人心齐了、产业火了,村民生活也有奔头了,成为人们羡慕的模范村。

“班子团结了,村里才会有主心骨”

王宁山村坐落于黄河岸边,该村曾经是全县有名的红枣致富村,每户红枣年收入上万元。但近年来受自然灾害、市场疲软等因素制约,红枣减产歉收且售价低,枣农收入甚微,成了典型的贫困村。2014年,村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400元。全村现有留守人口660人,其中贫困人口77户164人。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村子,杜军锋早有耳闻,可当他成为这里的“村干部”时,却仍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他说:“我刚进驻到村里,可以说一头雾水。王宁山村由柳树圪券、上坬、下坬3个村民小组组成,原村班子成员各自为政,遇事不团结,导致很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面对复杂的情形,杜军锋决定把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的第一要义提上议事日程。他放弃了节假日和周末休息时间,深入村子,一次次走进村干部家中,不厌其烦地对其做思想工作,分析利弊得失,探讨问题所在。最终,几名村干部被他的执着和热情所感动,渐渐有了大局意识和集体观念,村里形成了一个团结、和谐、心齐的班子。

同时,杜军锋进一步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争取资金5万元,对原来的村级阵地进行了全面维修,将其打造成为县级基层党建示范阵地。接着又争取资金18.2万元,在3个村民小组修建4处饮水设施,解决了200多人的吃水困难问题。

如今,王宁山村委班子拧成一股绳,有了干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杜军锋的话来说:“村委班子成员团结了,村里才会有主心骨,才能真正让基层组织活起来,发挥强大的引领作用。”

“一个酒作坊,脱贫一户不成问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杜军锋深谙其中的道理。让王宁山的村民早日脱贫,是他最大的梦想。“通过入户走访调研和研究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想脱贫还得从村里现有的4000亩枣林上找出路。”在杜军锋看来,村民要想依托红枣增收,丰产是前提。为此,他组织技术人员和年轻的劳动力成立3支“强力降高塑形”技术工作队,对全村4000亩枣树全部实施强力降高塑形,推广红枣防裂抗裂试验示范基地600亩。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全程指导枣农施肥、抹芽、打尖、防虫等枣园管理技术,提高枣树的丰产性能。

近年来,红枣丰产不丰收同样成为困扰枣农的难题。如何调整红枣产业?怎样解决红枣产业内部存在的基地、加工、市场三要素不协调的问题?什么才是真正适合贫困户脱贫的路子?一系列工作开展后,杜军锋又陷入了沉思。

思路决定出路。经过前期考察调研,杜军锋决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合作,引进红枣深加工技术,采取“企业+农户+基地”的模式,利用低等级、裂果红枣生产红枣原浆酒。截至目前,王宁山村投资64万元,示范推广红枣原浆酒小作坊160个,带动70户贫困户加入生产。“现在,村里的160个小作坊共生产原浆酒6万多斤,5月底每户贫困户至少生产红枣原浆酒600斤,按每斤15元的收购价计算,每个小作坊可创收4000多元,带动1户贫困户脱贫不成问题。”杜军锋信心十足地说。

“我要让大伙的生活更有奔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杜军锋看来,只有因地制宜,发展能持续产生经济效益的产业,才能真正帮助贫困群众斩断穷根,激活贫困村的“造血功能”。为此,在红枣原浆酒酿制初具规模后,他又想在酒糟上做文章。“看到村里到处堆放的酒糟,我觉得浪费了挺可惜的,所以,我想着如何能让酒糟再多给村里的贫困户增加一些收入。”

经过磋商,杜军锋和村民形成一致意见,以村集体名义注册成立养猪专业合作社,利用酿酒产出的酒糟养殖土猪。同时,将生产的猪粪充分腐熟后转化成枣园的有机肥料,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其中,合作社养猪的盈利均等分配给村里70岁以上的贫困户、五保户等。杜军锋坦言:“我们初步规划养殖102头猪,以每年5000元的工资雇村里15个有劳动能力的人来管理。通过这一系统,不仅能就地创造就业岗位,还能促进村民增收。”

王宁山村脱贫致富有路了,杜军锋又和村委会班子成员开始谋划发展乡村传统文化,打造乡村旅游。目前,该村积极宣传本村佳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张俊先的先进事迹,修建了“敬贤亭”,同时争取资金70万元,利用村里的旧窑洞,规划建设一个以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精神为主题的红色革命纪念馆。

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两年多的时间里,杜军锋进出于王宁山村的家家户户,行走于王宁山村的沟沟峁峁,将村里最需要处理的问题、村民最渴望办到的事情一一了解清楚,千方百计找到对应之法,成为榆林市众多脱贫攻坚第一书记的最好注脚。

新闻推荐

市委宣讲团走进神佳子清

本报记者魏丽娟刘予涵通讯员白焕霞暴海雄报道连日来,市委宣讲团走进神木、佳县、子洲、清涧等县,宣讲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在神木县和佳县,市委宣讲团成员、市委理论讲师团团长雷润峰作宣讲报告。...

佳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誓让村民走上致富路 ——记佳县木头峪镇王宁山村第一书记杜军锋)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