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吕晶
特需病房内,患者卜启围打开电视机准备消遣一会。此时胡万彪敲门走进病房,询问了他的康复情况,并给值班护士叮嘱道:“他这个情况还是要适度锻炼,有空时多活动。”卜启围听罢,伸出不太灵便的双手在空中比划着说:“胡院长又来看我了,就因为你我如今才能好好活!”
出身中医世家的胡万彪,1982年从榆林卫校毕业后便开始在原横山县人民医院任职,这一干就是23年。
2005年,几位志同道合者重组了原横山县红十字会医院,并邀请他担任骨科主任。而今,这所民办医院已成为当地的骨科权威医院,就连榆林、内蒙古等地的患者也会慕名而来。用患者们的话说,“红会医院是一家让老百姓放心的医院,胡院长则是一位妙手仁心的好医生。”
4月23日,全国总工会发布《关于表彰201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的决定》,胡万彪不负众望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对此,不少当地群众表示,胡万彪常年深耕杏坛,不但妙手丹心,悬壶济世,更以人间大爱温暖了无数贫困患者、贫困群众的心房。他的获奖可谓众心所向、水到渠成。
其实早在原横山县人民医院任职期间,胡万彪即通过不间断的学习和实践,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骨科之星”。榆林、内蒙古等地不少医院欲以高薪相聘,或许以院长之位,但胡万彪一直不为所动。他坦言,“家乡人民养育和培养了我,我一定要留在家乡,全力以赴帮父老乡亲消除病痛。”
随后不久,一个更能让胡万彪“展开手脚”的平台便出现了。2005年,刚刚完成改组的横山县红十字会医院有意聘请他担任骨科主任。
胡万彪欣然点头,开始在新的岗位上继续追求“为父老乡亲治病医痛”的理想。
从十余张床位、几名医生起步,十余年风雨走来,今日的横山区红会医院已是拥有200多张床位、210余名医护工作者的综合性非营利性二级医院。在胡万彪的引领和帮助下,红会医院何玉涛、王步云等30多名年轻医生也迅速成长起来,全院每年开展的大中型手术多达上万例,救治住院患者6万多名,成为横山区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此外,横山区红会医院还与西安市红会医院、唐都医院等开展了技术协作,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专科医院的锤炼,也让胡万彪的医术愈发炉火纯青,创伤骨科、小儿骨科、显微外科、手外科和粉碎性骨折治疗手术成了他的“拿手绝活”,但他却永远保持着一颗悬壶济世的医者仁心。无论是三更半夜,还是冰天雪地,只要患者有需要,胡万彪都是随叫随到、风雨无阻。
前文讲到的患者卜启围,家住横山区响水镇白岔峁村,早年丧妻,独生女儿也嫁至他乡。数年前的一场车祸,使得他高位截瘫致残,每年都要到红会医院进行数次康复治疗。由于生活无法自理,需常年雇人照料,卜启围每年的开支高达4万余元,因此对康复治疗一度失去了信心。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胡万彪积极争取医院支持,把卜启围安排在了特需病房,不仅减免床位费,医院餐厅还为他及陪护人员提供免费餐食。此外,胡万彪还自掏腰包为卜启围购置了价值1.5万元的多功能电动车。卜启围感动地说:“我不知是修了几辈子的福,才遇上胡院长这样的好人。我再不好好活下去,真对不起人家这份心。”
针对贫困群众的就医难题,近年来胡万彪还协调医院,累计为贫困村60岁以上老年人、计划生育失独困难户、劳模等免费发放了价值260多万元的健康体检卡。在他的倡导和感召下,红会医院还主动下调300多种药品价格,让利患者上百万元;累计资助特困患者3000余人次,减免医疗费用300多万元。
为解决偏远山区、行动不便人群的就医难题,2014年胡万彪还组建了横山医疗卫生界首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他亲任队长。每逢节假日,他就会带领队员在茫茫毛乌素和绵绵白于山间开展义诊、送药活动,受益群众9万多人次。
当地贫困家庭的大学生上学问题,是胡万彪除医疗公益事业外关心的另一件大事。据了解,从2006年至今,胡万彪及横山区红会医院已累计资助当地贫困医学专业大学生240余人,资助金额150多万元。
横山区赵石畔镇卫生院内科医生曹培琴,正是他的帮扶对象之一。因父亲早逝,2012年曹培琴被辽宁中医药大学录取后,高昂的学费让全家犯了难。得知情况后,胡万彪立即联系到曹培琴,帮她解决了燃眉之急。
时至今日,再次谈起当年往事,曹培琴仍动情地说:“是胡叔叔一直资助我读书,毕业后我义务反顾地回到家乡,因为我也要像他一样服务家乡百姓。”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吕晶见习记者宋艳霞报道4月23日,全国总工会发布《关于表彰201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的决定》。其中,...
横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横山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