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卢新智
两个儿子先后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其内心痛苦可想而知。面对家庭变故,他不屈不挠,坚守信念,誓要打造山地苹果的典范,让荒山披上绿装,让沙漠地带的乡亲们尽快富裕起来。他,就是榆林市横山区赵石畔镇赵石畔村78岁的老人张炳贵。
18年前,张炳贵从横山区水保局退休后,放弃安逸清闲、颐养天年的退休生活,毅然投身治沙造林绿化荒山的事业。他承包了赵石畔林场300亩低产林改造工程。在保持原地形地貌的同时,他把荒沙里那些稀疏而低矮的灌木,更换成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功能的经济林。张炳贵苦口婆心动员全家人上山劳动,辛辛苦苦挖了6000多个鱼鳞坑,全部栽上了树苗,结果由于沙质土壤保水性能差,又没有浇灌配套设施等原因,栽下的树苗全部未成活。
顽强的张炳贵并不气馁,而是总结教训,决心走科技化、规范化的路子。经多方咨询,他对鱼鳞坑进行土壤改良,栽植适宜生长的果树;在平缓地块培育山定子苗嫁接苹果。为了确保树苗的适时灌溉用水,他架设高压线路1000米、低压线路200米,安装了30千瓦变压器,修建了350米扬程抽水站,把芦河水抽到果园山顶的5个蓄水池,通过地下管道直接浇灌树苗,使果树苗成活率达到95%。
2008年8月,张炳贵成立了横山芦河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长年累月吃住在果园,一年四季以果园为家,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果园终于逐步发展了起来。
但不幸的是,在短短两年内,两个儿子先后病故,张炳贵擦干眼泪,继续拼搏,将自己全部的热情和心血融入果园中。他勤学苦练、潜心钻研,以年近八旬的高龄,成为山地苹果的土专家。他把苹果当成宝贝蛋蛋,管理十分精心。他在果园四周架设了钢丝水泥杆网,防止野兔山羊啃食;购置了旋耕机、喷雾器等农用机具;新建了100立方米沼气池,保证了果树有机肥料;硬化果园道路1000米,方便果园管理;新建了200吨苹果贮存保鲜库。现在,水、肥、电、路、池、库等配套设施应有尽有,一个现代化果园的愿景已初步实现,昔日的荒山沙地变成了今日的花果山。
张炳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周边乡亲们脱贫致富。他说:“榆林丘陵沟壑区在海拔、土壤、日照、气温、降水、空气质量等多个方面,具有发展优质山地苹果的条件,山地苹果绝对是一个优势产业,但山地苹果在这里才刚刚起步,需要一批人示范带头,带领更多人投身进来。我这个年近80岁的老汉,一定要给大家带个好头!”
张炳贵艰苦奋斗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一些曾经犹豫彷徨的人,坚定了投身山地苹果发展的决心。张炳贵被评为榆林市老有所为先进个人,他的果园也被授予榆林市老干部发挥作用示范基地。
张炳贵有一个梦想:若干年后,陕北的所有沙漠和荒地,都变成郁郁葱葱的果园,挂满红彤彤的山地苹果!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王占刚曹国强孙明国报道近日,横山区制定印发了《乡镇监察工作办法(试行)》,深入推进从严治党。今年以来,该区向14个...
横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横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