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河蟹长势 捕捞小龙虾 发放蟹苗 专家现场提供技术指导 通过养蟹致富 张三林摄 投放泥鳅苗 成群的河蟹
本报记者赵小军 张三林 通讯员武海廷
编者按 提及横山,煤炭和白绒山羊被不少人熟知,横山也结合这两种资源优势,倾力发展“一黑(煤化产业)、一白(羊产业)”,不断优化壮大县域经济。殊不知,在煤炭、白绒山羊之外,以稻田养蟹、池塘养鳅与虾、库坝养鲟等为代表的水产养殖也在横山大量出现,并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渔歌欢唱产业兴与横山区加快发展现代渔业密不可分。
横山水资源条件优势明显,无定河、芦河流经,境内有大小河流115条、水库19座,是大力发展渔业的良好天然区域。与此同时,横山区重视渔业发展,明确把加快渔业发展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们还出台了发展意见,制定了发展规划,明确将打造陕北渔业大区、强区列入议事日程,力争使渔业成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又一重要产业。”横山区水产站站长郭宏强说。
1、产业·现场——无定河边蟹肥稻香
横山区有着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历史上,无定河边稻谷飘香、稻穗摇曳,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江南景象。后来,由于多种原因,区内水稻种植面积急剧下滑,大量稻田被荒弃。近几年,区上陆续出台有关土地流转的办法,鼓励种植大户、种植企业承包土地,大力发展水稻种植,无定河又恢复了往昔稻谷飘香的景象。区上一些地方还结合大量稻田的集中连片种植优势,养起了螃蟹,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季双收的目的,也有效提升了农业“1+1>2”的综合效应。
10月12日,走进横山区白界镇柳沟村榆林百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千亩稻田内大型收割机正忙着收割成熟的稻子,一派繁忙的秋收景象。最引人注目的是稻田内来回穿梭的螃蟹,其中一部分还组成大军从水里爬到田边的空地上,听闻有人靠近便赶紧挪着爬进水里。
“我今年在2000亩稻田内养了螃蟹,螃蟹产量大约3.2万斤,基本全部卖完,每斤按照50—80元计算,已经实现收入150万元,再加上水稻预计可实现收入450万元,收入十分不错。”该公司负责人白云雷介绍说,这段时间,他还从外地购买回来4000多斤扣蟹,明年计划再扩大1000亩稻田来养蟹。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和个人的参与,横山区稻田养蟹规模已经达到6000亩左右,初步建成了全省稻田养蟹最大的主产区。每年秋季,走进横山区无定河沿岸,草绿、稻香、水清,优美的环境吸引了当地及周边地区许多人前往游玩垂钓,若碰巧赶上肥美的螃蟹上市,不少人都不约而同购买尝鲜。
2、产业·优势——水域和光照资源丰富
“发展渔业不是说简单的有几个鱼塘就可以,而是要具备适宜的气候、环境、资源等因素,这些是渔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郭宏强介绍,“横山区自然条件良好,境内水丰质优,生态良好,宜渔资源十分丰富,具备发展现代渔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据了解,横山区渔业水域资源十分丰富,在陕北首屈一指。全区共有大小河流115条、水库19座、可用于养殖的淤地坝67座,其中,无定河和芦河流域拥有宜渔滩涂地2.1万亩,地下水埋藏浅、水量足,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且周边无工业和居民生活污染,是发展渔业的良好天然区域。此外,境内王圪堵水库水域面积达2万多亩。这些先天的优越条件,决定了该区是渔业发展的首选之地。
近年来,横山区高度重视大农业发展,出台了“一转五补六扶持”的土地流转奖补政策,鼓励种植大户和种植企业承包土地,大力发展水稻种植,大量稻田的集中连片种植,也为发展稻田养殖渔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外,良好而适宜的气候条件也必不可少。横山区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阳光照射量每平方厘米达128.8—144.3千卡,年日照时数2698—2914.2小时,居全省之首。同时,该区年平均降水量397—445.2毫米,年平均气温8—8.8℃,10℃以上积温3206—3401℃,持续时间154—176天,比较适宜鱼类生长繁育。
3、产业·举措——开辟农民致富创业新途径
2012至2013年,横山区白界镇稻田养蟹试验取得成功,平均亩产有机稻谷750公斤、成蟹27.5公斤,亩产值近7000元、纯收入3000元,这为发展稻田养鱼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区引进关键科技,引领产业发展。多年来,横山区强化对渔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先后组织实施了陕北高寒风沙区池塘综合养鱼技术、工程化稻田养鱼技术、网箱养鱼技术及稻田河蟹生态养殖等多项水产技术推广项目。同时,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多次组织技术人员、重点养殖户赴陕南、关中等地及省外学习,多次邀请省内水产技术专家到区内进行现场指导、技术培训,逐步改变了“人放天养”的传统养殖观念,池塘健康养殖、库坝生态养殖等养鱼新技术也普遍提高。此外,水产技术推广、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的普及,也为横山渔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该区还把加快渔业发展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通过先后调整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和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无定河、芦河两岸河水产养殖,使渔业经济结构渐趋合理,成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目前,横山区已经基本形成了以鲢、草、鲤为主兼顾名优特品种的库坝池塘生态养殖区,以休闲垂钓、休闲旅游为主的两河流域休闲游钓区发展模式。全区共发展水产养殖面积4.6万亩,其中库坝3.76万亩、池塘3040亩、稻田6000亩,水产亩产量1700多吨,渔业产值2300多万元。
4、产业·规划——打造陕北渔业大区和强区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水产品的消费量亦逐年增长,水产品消费结构也趋向优质化、多样化,水产品已成为城乡居民‘菜篮子\’中不可或缺的健康食品,垂钓娱乐、观赏渔业、都市渔业也成为城镇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这为渔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郭宏强说,“就榆林而言,本地水产品严重短缺,亟需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填补市场空缺,保障产品供给,这为横山发展渔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但因为渔业发展本身比较复杂,就横山而言,还存在起步晚、起点低、规模小,特别是基础建设水平低下、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强渔惠渔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亟待解决。
为进一步加快渔业发展,横山区制定了渔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陕北渔业大区和强区,力争把渔业发展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支柱产业。根据规划,未来几年,横山区将按照“突出区域特色,加强薄弱环节,促进产业集群,提高规模优势,完善产业配套”的布局原则,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开展生态种植养殖,同步优化品种结构及产业结构,重点形成“一群、二带、三基地”的产业总体格局。其中,“一群”为库坝生态养殖产业群,“二带”为芦河现代渔业产业带、无定河休闲生态渔业产业带,“三基地”为水产良种供应基地、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无公害商品鱼生产基地。
“我们还将加快渔业科技创新、科技转化和技术推广能力建设,重点在水产良种化、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推广、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水产品质量安全四大领域开展科技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并探索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格局和‘科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使渔业成为一项繁荣城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龙头产业。”郭宏强说。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照片)
新闻推荐
土地托管解决外出务工农民后顾之忧——榆林农民:百万亩土地交企业种植
9月24日,榆阳区岔河则乡马铃薯托管基地内,马铃薯喜获丰收,正在进行机械化收摘。文图/本报记者吕晶9月23日,正在榆林某工地打工的横山区党岔镇王有地村农民王佃升高兴地对记者说:“土地托管好啊。今年...
横山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