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宝顺
府谷境内叫“崖”和“畔”的村名有几十个,其他大小地名叫“崖”和“畔”的就更多了。崖,府谷人读作nāi;畔,府谷人读作bàn。前些年因高石崖乡和前石畔村出名,广播里常听到“高石崖”和“前石畔”,崖读作yá,畔读作pàn,听起来很不习惯,老百姓甚至听不懂。如果把带“崖”“畔”的地名,诸如阴尔崖、寨崖湾、傅家崖窑、石畔、圪针畔等都这样读,那听起来就更别扭了。府谷有句俗语“千年的崖头等仇人”,如果“崖头”读作“yá头”,就听不懂了,其所蕴含的哲理味道全无。说话为了让人懂,府谷以外的事咱管不了,府谷人对府谷人说话,为交流方便,能不能保留一点府谷读音呢?我看可以。
崖,府谷人读nāi,和挨(nāi)打受气的“挨”是一个音,字典上没有nāi这个发音,府谷人发nāi音的字,字典上都读ái。所以单说发音,“高石nāi”按标准发音也不应该读作“高石yá”,而应该读作“高石ái”。辽宁大连市郊有个“泡崖村”,人家就读作“泡ái”。事实上“崖”在新版《新华字典》上就注明“旧读ái”,《现代汉语词典》上注明“又读ái”。两处注释也不完全一致。“旧读”是指现在不读了,“又读”说明现在还读。我意不必拘泥于此,我们府谷人不读yá,不读ái,就读nāi。外地人听不懂我们可以解释,总不能在自己家里说话自己人也听不懂吧!
畔,是一个形声字,田为形旁,表义,半为声旁,表音。《说文解字》解释:畔,田界也,从田半声,薄半切。《康熙字典》也注薄半切。畔和半本来就是一个音,薄半的切音就是bàn。后来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音“薄半切”的字分为bàn和pàn两个音了,现今字典上畔读pàn。但府谷人将畔读bàn一直保留至今。
我们提倡说普通话,但也有特殊情况,应特殊对待。这两个字常和广大群众见面,使用频率高,容易形成交流障碍,所以不要怕人笑话念错字。这不是念对念错的问题,而是对地方文化的一些特点了解不了解的问题。有人笑话你,你给他一解释,他也就长知识了。
举个例子,北京前门外有商业街叫大栅栏,北京人读作“dà shí làn er”(大石烂儿)。如果你去北京读作“dà zhà lán”(大炸蓝),并说我们府谷人说的是普通话,那北京人,甚至一些其他省的人就会笑话你见识短浅,没文化。
大栅栏为什么读“dà shí làn er”呢?北师大的一位教授曾试图解释,最后也没说清楚。反正北京人就这读法,京外稍熟悉北京的人也知道这读法。
府谷是小地方,没京城那样神圣,但我们也有自己的文化传承。反映自身特点的一些东西,合理的部分应该继承、应该保留,要坚持、要自信。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吴杰摄影报道5月13日,在第三届丝博会上,府谷海红果系列产品海红果酒、海红果白兰地等因其独特的营养成分和口感,受...
府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府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