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魏丽娟 通讯员李淑红报道 要摘掉贫困户头上的“穷帽子”,就要用好党建这把金钥匙。府谷县围绕“党建+”思维,通过实施“堡垒示范、党员先锋、能人带动、三变改革、结对帮扶、新民风建设”六大工程,围绕党建抓扶贫、抓好扶贫促党建,让党旗飘起来、党员站出来、群众富起来。
“堡垒示范”工程,把党旗“树”起来。哈镇村第一书记高玉林到村任职以来,道路通畅了、产业兴旺了、民风和谐了。这是府谷县做强基层党组织、带领百姓脱贫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该县对全县16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全部择优派强第一书记,逐村列出清单,制定整改措施,为基层党组织承担脱贫攻坚重任补齐了短板。
“党员先锋”工程,把标杆“立”起来。墙头农业园区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建立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发展产业+市场销售的模式,为每户贫困户出资5000元,让21户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产业协议,一期入股合作社3年,通过支部带着农民干、党员干部种给农民看、合作社领着农民富的模式发展惠民长期产业,落实长效帮扶机制。去年一年来各支部、协会累计帮助贫困户销售西瓜、白菜、红薯等200多万斤,增收达100多万元。
“能人带动”工程,把人才“引”回来。长期贫困一直困扰着麻镇坪伦墩村,常年在外打工的优秀企管人员李媚斌决定回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发展林果业,村领导班子素质强了,村干部办事效率提升了,村情民风明显好转。据了解,自府谷县沿黄公路开通以后,墙头、碛塄地的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到村里,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发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在自家门口增收致富。
“三变改革”工程,把本领“提”起来。麻镇便民服务中心推行“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按照支部引领、党员带动、产业铺路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2个贫困村和1个试点村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其中,埝墕村、杨家峁村2个贫困村依托集体资产资源和财政资金,完成了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登记挂牌,注入启动资金50万元。前尧湾村将1200余亩滩涂地纳入规划,集中打造设施农业示范板块,结合青岛昌盛光伏观光棚,发展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结对帮扶”工程,把力量“聚”起来。黄甫镇创造性地开展“四联一创”,即镇党委班子领导联系支部、企业、贫困户、党员示范户,村级党支部创星级组织活动,对贫困人口脱贫工作挂图作战,将贫困户按照县级领导每人3户、镇领导干部每人2户的标准进行划分,做到了目标、任务、责任、举措明确。
“新民风建设”工程,让脱贫之志“立”起来。麻镇创新推行“十个一”工作制度,即每村制定一个符合实际的村规民约,成立一个红白理事会,集中打造一个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广场,设置一个诚信发布榜,组建一支乡贤文化骨干队伍等十项措施,激发内生动力,助力脱贫攻坚。
如今,在府州大地,党旗招展处、脱贫加速度,在强有力的党组织的带领和指引下,广大贫困群众在小康梦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新闻推荐
涉嫌诈骗2亿元被刑拘 取保后潜逃三年 府谷县司法局原副局长落网
华商报榆林讯(记者祁铭)涉嫌诈骗2亿元巨款,府谷县司法局原副局长孙某2015年3月被刑拘,当年4月被取保后一直潜逃。近日,孙某在云南落网。举报人曾悬赏20万元征线索2016年2月,时任神木县政协委员的举...
府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府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