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新闻 横山新闻 神木新闻 府谷新闻 靖边新闻 定边新闻 绥德新闻 米脂新闻 佳县新闻 吴堡新闻 清涧新闻 子洲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榆林市 > 府谷新闻 > 正文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榆林自古位于边塞,大漠胡歌、勇战匈奴成为这片土地上咏叹的历史。古时吹来的风凛冽锋利,不便的交通、频繁的战争给多少人带来了生离

来源:陕西日报 2017-08-25 07:06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杨小玲曹瑞

早在三四万年前,榆林就是早期智人“河套人”的栖息地,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遍布全境。榆林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和多民族贸易交往的要地,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隋炀帝杨广、明武宗朱厚照、清康熙玄烨等五位皇帝曾巡边于此,蒙恬、李广、范仲淹等历代名将曾在这里守边征战,榆林养育了大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西夏王李继迁、满门忠勇杨家将、文学巨匠柳青和路遥、报业宗师张季鸾……

榆林还是黄土文化的发源地,是久负盛名的陕北民间艺术之乡。境内黄土文化、游牧文化、边塞文化等众多文化在这里交融,形成榆林独特的多元文化。在这里,合龙口、转九曲、祈福放赦、送河灯、闹社火等古老而浓郁的传统习俗世代相继。

榆林境内长城与黄河交汇,黄土高原与大漠草原接壤。尤其是分布于长城两侧、黄河沿岸的诸多资源,品位高、类型全、特色鲜明,其中有不少资源具备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匈奴唯一都城遗址”统万城、“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群”红石峡、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榆林古城、关西道教圣地白云山、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高西沟、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杨家沟、靖边龙洲丹霞地貌等等不胜枚举。

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

“月光下,沙海泛亮,草原迷离,高高低低的长城,从脚下一头伸向天的东头,一头伸向天的西头。这伟大的建筑,从远古时候,一坐落在这里,沙不规则没有埋住,风不规则没有刮走,它给了沙漠之骨,沙漠也给了它的雄壮。如今烽火台没有了狼烟传递,但每一座台下,都住了人家,牛羊互往,亲戚走动;生者,在这大漠上添着活气,死了,隆起沙堆,又生起一堆绿色。一道长城,是连接千家万户的一条线,流动着不屈不挠的生命和新型的人与人关系的情感。”

——贾平凹《走三边》镇北台,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现存最大的烽火台,是明代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与山海关、嘉峪关并称为长城三大奇观,有“万里长城第一台”之称。

镇北台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榆林市城北4公里之红山顶上,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台依山据险,居高临下,是古时重要关隘和军事瞭望台。台南额题“向明”二字,为万历时巡抚涂宗睿书,属于明长城防御体系的观察所之一,是西北地区长城要塞。虽历经400年风雨沧桑和岁月侵蚀,镇北台依然以其雄浑粗犷的造型和苍凉凝重的风貌向世人展示着独特的魅力。

镇北台粗犷大气,以红山山体为基座,外砌砖石,内夯黄土,凭险临下,北瞰河套,南蔽三秦。它的东侧和西侧与长城相连,由此可控南北咽喉,锁长城要口。镇北台呈正方梯形,高度为30余米,分四层叠加而起并逐层递减,四周为墙垣,东墙南侧开设城门,东南角内侧铺置马道通达墙顶,各层台边均设女墙、垛口,四周相通,十分宽敞,原本这里屋宇环列,为当年守台将士的营房,现仅存遗址。

清初文人杨蕴在《镇北台春望》中写道:“关门直向大荒开,日日牛羊作市来,万里春风残雪后,游人指点赫连台。”如今,人们站在镇北台顶端,举目四眺,数十里景物尽收眼底,一览无余。东南望去,片片林网农田,纵横渠道,杨柳成行,以及历尽沧桑的榆林古城风貌、波光粼粼的榆溪河、西沙楼房林立的新型现代化城市等;西北望去,则是一派塞外风光,无数绿化山峁和沙丘环抱于片片绿洲之中,牧放着群群牛羊。极目天涯,云山浩渺,大漠苍茫。其间,几行雁起雁落,使人心旷神怡;俯视台下,易马城、款贡城,更有那处处秀色迷人的红石峡和峡上碧波荡漾的平湖景色,如一幅幅优美的图画,映入人们的眼帘,又会使人如痴如醉地沉浸在如诗一般的意境里。

距今1600年的匈奴唯一都城遗址——统万城

“那处于北方旷野上的辉煌都城统万城,它也依旧在那里闪闪烁烁。红柳河在它的这一侧依旧淙淙流淌,十三座敖包在它的另一侧依旧高高矗立。铅华洗尽,包装退去,现在,只那白色蒸土的残骸裸露在这旷野上。夕阳凄凉地照耀着它,那鹰隼还在天空翱翔,时而像挂在空中一样,纹丝不动;时而又平展双翅巡游,仿佛还在为这片旷野、这座城市值更。”

——高建群《统万城》 榆林自古位于边塞,大漠胡歌、勇战匈奴成为千年咏叹的历史。位于榆林靖边县城北58公里处的红墩界乡白城子村的统万城遗址,就让人重新寻回那段被黄沙掩盖的时光。因其城墙为白色,城墙夯实坚硬,当地人称它作“白城子”。据传,城墙夯土用白秃子灰(音,当地土材)、淘米水、焦土、砂石等夯实砌筑,屹立在毛乌素沙漠千余年不倒。近年来,统万城迎来了全世界各地的考古、美术、历史、地理等学科的专家,他们的考察调研给千年遗址带来了鲜活的生机。经过考古学家的印证,“白城子”被确定为大夏国首领赫连勃勃所建,故又称“赫连城”。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都城遗址,也是匈奴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已有1600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统万城始建于公元413年,竣工于公元418年,由汉奢延城改筑而成。后来在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一统北方期间,统万城被攻克,从此设置为统万军镇。统万城整个城池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分东城和西城。东城周长2566米,西城周长2470米,遗址全部为夯土建筑遗存。西城四面各开一门,城垣外侧建马面,四隅角楼的台基用加宽做法。城内中部偏南有一长方形宫殿建筑台基,附近出土有花纹方砖。郭城南北垣情况不详,东西垣相距5千米,但遗迹遗物很少。

统万城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考古、美术研究价值和人文旅游价值,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十六国时期的文化以及当地的生态环境变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高大巍峨的统万城不只是一处历史遗存,也是民族交往、文化融合的真实见证。2012年,统万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对它的研究将为黄土高原的陕北文化艺术与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提供主要参考。

“峡谷深深严虎豹,中流汩汩奠郊原。边横紫塞连青海,地耸红山俯玉门。”

——明·姜爽《红石峡次南溪韵》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群——红石峡

红石峡又名雄石峡,位于榆林北3公里处。红石峡红岩对峙,杨柳成荫,长城穿峡而过,榆溪河奔腾不息,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胜景。红石峡最具看点的便是峡内有“塞上碑林”之称的摩崖石刻,这些石刻多为明清所作。这里还保留有开凿于宋元时代的佛寺和石窟。电影《东邪西毒》也曾经在这里取景拍摄。

红石峡东壁原来建有红山寺,据《创建石佛殿碑记》记载:“为宋、元间古刹。”故红石峡最早开凿至少可追溯到宋代,有近千年的历史。明代成化年间维修后,改为雄山寺。万历二十八年春,峡崖崩坍,墙垣楼阁等建筑尽被毁坏。到清康熙年间又重修,更名镇远寺。寺门楼子的门洞上额镌刻着“红石峡”三字,是由我国著名美术家、教育家王森然先生89岁高龄时所书题刻的。

红石峡,峡分南北两段。北峡两壁中分,上部是榆溪河聚结而成的波光粼粼的天然湖泊。一股清流溢出湖面,穿石而下,飞流瀑布,水石相击,有“水帘飞雪,石洞栖云”之称。站在岩头,水声相击,轰鸣如雷,波翻浪滚,云雾腾飞。登临洞口,顿觉寒气扑面,沁凉爽人,历来被誉为奇观。

南峡分为东西两崖。东崖高12米,长250米;西崖高18米,长284米,两壁双峰对峙,依壁凿石成窟,据史料记载,有44窟,窟内原有石造像、泥塑像、浮雕石刻、碑刻题记,据记为明代所创,现仅存大小石窟33处,大多分布在东崖,西崖仅有5窟。

在南峡东西两崖除石窟外,存在自明成化年以来大小摩崖石刻字幅185块,其中东崖126块,刻字大的有4米见方,小的仅有0.03米见方,字幅长宽有1.8平方米至44.8平方米不等。石刻有题诗、记功、记游、喻景、抒怀等,书法真草隶篆俱全,并兼有蒙文,笔法各异,镌刻有别,今存有巨幅题记84幅。有为庆功题刻的,有赋诗题刻的……此外还有赞颂红石峡的如“禹迹摩崖”“中华天柱”“天外奇峰”“潮海蓬莱”“开元图画”“天成雄秀”等;也有形容军事地位之险要如“大漠金汤”“长天铁垛”“天边锁钥”“雄镇三秦”“榆关雄山”“威震九边”等等。清代榆林书法家陈漳所书“三山拱翠”以及晚清将领左宗棠所题“榆溪胜地”及对联“白云初晴如月之曙,黄唐在独与古为新”字迹苍劲。更有蒙文石刻,为红石峡摩崖石刻瑰宝一绝。

“榆林,控制伊盟,据应着绥远,掩护着延绥与宁甘;在沙漠里,城外有水,城内有泉,城内城外,绿树参天;噢,伟大的中华,伟大的山川,荒沙野水上还有这样的古镇雄关!”

——老舍《剑北篇》 塞上古镇——榆林古城

榆林,古称“上郡”,始于春秋战国,兴于明清,明朝九边重镇“延绥镇”驻地,有“小北京”之美称、“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榆林古城的建筑布局,独具一格,由南至北依次分布着凌霄塔、文昌阁、万佛楼、新明楼、钟楼、凯歌楼、鼓楼和镇北台,塔台相距二十多里,遥相呼应。

全城东依驼山,南凭榆阳河,西临榆溪,北据红山。古城内,长街短巷青砖灰瓦相连,静静散落着一座座四合院落。明、清时期,官员、商贾出于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修筑衙署、府邸、商铺等纷纷效仿京城建筑,一般居民也自然跟随,时长日久,在塞外边地,就有了这座独具特色的古城。

明成化年间,延绥镇巡抚余子俊将镇治所由绥德迁至榆林卫以后,曾多次组织修建,古城逐渐扩大成型。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三次:第一次是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第二次是明弘治五年(1492年);第三次是明正德十年(1515年)。这就是当地历史上流传的“三拓榆阳”。经过这几次修拓,榆林城愈发坚固雄伟。榆林为明朝九边重镇之首,出于军事之需要,城墙高度已超过北京城墙。城墙上建砖垛口1700多个,据说有逻城72个,并在此设置火炮。

古城至今已历600余年沧桑,虽屡遭兵火与风雨洗礼,但仍大部分完好,独特的建筑风格、浓厚的历史韵味,宛如一颗塞上明珠。1938年的秋天,老舍先生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代表的身份来到榆林,从古老的城墙前走过,作为从小生活在皇城脚下的老北京人,对这座同样遍布四合院的小城念念不忘。老舍先生在榆林小住后创作的《绿树清泉的榆林》中就曾这样描写:“长街十里,城扁街宽,坚厚的墙垣,宽敞的庭院,铺户家宅,都略具北平的局面。”

新闻推荐

沿黄观光路神木段(86公里)、府谷段(98.5公里) 探高家堡古城、府州古城 感受历史沧桑

沿黄观光路神木段沿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既有特色村落、万亩枣林、古渡口等民俗生态文化景观,又有黄河外滩、激流、黄河湿地等自然景观,同时沿线密集分布着多个革命遗址。而府谷县则围绕沿黄观光路,立...

府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府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榆林自古位于边塞,大漠胡歌、勇战匈奴成为这片土地上咏叹的历史。古时吹来的风凛冽锋利,不便的交通、频繁的战争给多少人带来了生离)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