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高振博
看着父亲张侯华贴满墙的荣誉,张继平有他的骄傲和焦虑。
张继平是幸运的,相比父亲那一代改革开放之初的创业者,他不需要白手起家。但张继平同时也是焦虑的,父亲那一代老共产党员靠坚韧不拔、矢志不渝打下的基业,他又该如何继承。
挑起重担传承优秀品质
在省内外,父亲张侯华都是个传奇。当时身为府谷县前石畔村村主任的张侯华,得改革开放的风气之先,带领全村人发展乡镇企业,搞股份制改革,前石畔村成为全国闻名的“陕北第一村”。之后,张侯华又创立黄河集团,并在黄河上架起华莲黄河大桥,促进了晋陕蒙“能源金三角”煤炭外运,带动沿线数万人脱贫致富。
在长期耳濡目染之下,张继平把党建融入企业发展的血液里,把党员身份作为集团公司内部中层以上领导和重要岗位竞聘上岗的第一要素。目前,黄河集团党委下设六个企业党支部,共有党员125名,90%以上的党员坐镇各级管理岗位和重要生产岗位。黄河集团逐步形成了党委议事定战略、人才培育强班子、党员评议献智策、光彩事业负使命的“四位一体”黄河党建模式。公司党委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陕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榆林市四星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
也正是从那时起,张继平的角色不断转换。从不到三十岁出任黄河集团东风水泥厂厂长,到2014年他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担任黄河集团公司党委书记。
二次创业直面转型考验
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2012年以来的整个市场下行,成为张继平掌舵企业以来的最大考验。
张继平清楚地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神府煤田大开发时整个行业热火朝天的场景。水泥、建材、焦化产品根本不愁销,东西还没出厂就已经订光了。一个个冒着浓烟的巨型烟囱,是那个时代经济繁荣的最好象征。但如今,这些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面临要么淘汰要么升级的命运。
时代一直在变,变革总在发生。
张继平开始了人生的重要一搏。他积极学习研究和践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决心从节能、降耗、减排入手,“关小上大”,发展煤电、载能循环工业经济。
他将三个水泥厂、一个电石厂和四个焦化厂关闭拆除。与此同时,投资1.5亿元新建西滨电石厂,并技改了黄河电石厂两条低能耗、环保达标的密闭电石炉生产线。2013年,投资1.2亿元建成废弃物回收利用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每年利用粉煤灰和炉渣40万吨,创收2500万元。
如今黄河集团已经成为一家集建材、化工、电力、交通、民爆、餐饮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9个下属企业,2016年公司总资产近27亿元,2010年至2016年累计上缴国家税金1.6亿元。
造福一方共走富裕之路
2014年5月,张继平开工建设华莲黄河大桥二期加宽复线工程并建成通车,该桥被当地群众誉为连接秦晋的友谊桥、群众致富的富民桥。
张继平深深知道,企业要发展壮大,还得以人为本。为此,他大胆推行员工持股制,每办一个企业,都有职工参与入股分红,职工收入稳步增长。为了解决职工两地分居、子女上学难等实际困难,他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资金修建了100余套职工家属房和300余间职工宿舍。他还推行职工及家属大病救助制度,利用专款解决职工生活等困难……
张继平深深地懂得,只有把党建和企业发展有效结合起来,才能构建和谐的内部和外部发展环境。
黄河集团在张继平的带领下,先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贫困户就业1200余人,安置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500余人,为贫困地区办学、修路,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此外,黄河集团还积极参与府谷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村公路建设、精准扶贫等社会公益事业,多年来捐款捐物累计投入资金4200余万元。
2009年张继平被陕西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被陕西省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后当选为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
新闻推荐
爱心企业捐赠现场省慈善协会会长刘维隆在榆看望困难家庭省慈善协会终身名誉会长徐山林、顾问霍世仁考察指导榆林市慈善工作向困难群众发放慰问品开展帮扶贫困残疾人活动慰问贫困老人“衣恋阳光班...
府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府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