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玉林 今日北流 今日容县 今日陆川 今日博白 今日兴业
地方网 > 广西 > 玉林市 > 今日博白 > 正文

王力:广西人的骄傲与自豪 纪念王力先生诞辰120周年

来源:广西日报 2020-07-14 07:06   https://www.yybnet.net/

玉林文化广场的王力铜像。

潘琦

王力先生是广西博白县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杰出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和诗人。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由于我对文学的爱好,早在中学时期,就读过他的一些书,上大学后上诗词课,每当老师提到王力这个名字,我都为广西出了这么一位文化名人、语言学大师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近些年我潜心从事桂学研究,对广西在中国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作了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和解读,对王力先生的生平事迹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了解。那年在修建桂学园时,我们把王力先生作为桂学代表人物,为他立了一尊铜质雕像。

王力,字了一,于1900年8月10日出生在博白县一个普通的家庭。他是个奇才,14岁那年因家境贫寒辍学在家自学。24岁独自到上海,先后入南方大学、国民大学学习,26岁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历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教授,并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务委员等职。他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在汉语语法、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领域有独到见解,突破诸多。撰写了近1000万字的学术论著,出版专著40多部,发表论文200多篇。在国内外都有深远的影响。王力先生一生还致力于语言学教育事业,在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批批语言学专门人才,为我国语言学事业的研究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西自古虽地处偏僻,但仍出了不少名人志士、文人墨客,近代王力先生便是杰出代表。一个能孕育丰富、充沛的文化硕果的民族,必然有丰富多彩的生活、精神昂扬的人民、培育出杰出的人才,历史事实增添了广西人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与自豪!

自我走上文学之路后,读过王力先生不少散文和诗歌,特别是抗战时期的诗文。他创作的诗歌和散文大都收集在《龙虫并雕斋诗集》《王力诗论》与《龙虫并雕斋琐语》里。读王力先生的书感觉津津有味,因为除给人以理性的享受之外,还有一种无不言壮的人生感悟与真实生活的回味。王力先生无心当作家、做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读了使人心悦诚服。他早年在法国曾用旧体诗翻译过《恶之花》,在译序中写道:“为信诗情具别肠,平生自戒弄词章。”他还常说:“会讲格律的人自己不一定是诗人,正如同会讲运动规则的人不一定是运动健将一样。”暮年的他依然感叹:“自愧庸才无寸功,不图垂老受尊崇。”王力先生是一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语言学大师、散文家、诗人,曾被誉为抗战时期学者散文三大家之一。但他却如此谦逊虚怀,我们为他这种高尚品质深感敬佩。

王力先生自幼即诵读唐诗、练习书法,写得一手好字,所遗手迹,自成风格。王老书法既继承传统书法工整秀丽书风,又独具学者书家精致典雅的个性,朴质而不拘谨,洒脱而有法度。据说他的讲义全用工整的蝇头小楷写成,一笔一画都是功夫、一招一式都是积累。凡爱好书法的人都知道,书写蝇头小楷是件难事,王老能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可见功底不浅、毅力非凡,每个字里都透出他对治学和育人的敬业与刻苦。

1984年,王老已84岁高龄,应邀回广西为桂林写下长联:

甲天下名不虚传:奇似黄山,幽如青岛,雅同赤壁,佳拟紫金,高若鹫峰,穆方牯岭,妙踰雁荡,古比虎丘。激动着倜傥豪情,志奋鲲鹏,思存霄汉,目空培塿,胸涤尘埃,心旷神怡消块垒;

冠寰球人皆向往:振衣独秀,探隐七星,寄傲伏波,放歌叠彩,泛舟象鼻,品茗月牙,赏雨花桥,赋诗芦笛。引起了联翩遐想,农甘陇亩,士乐缥缃,工展鸿图,商操胜算,河清海晏庆升平。

此联后在《北京日报》刊载,得到众多学术和楹联书法界学者书家的好评。桂林市园林部门用木料精工雕刻,置于七星公园月牙山小广寒楼门前廊柱上。凡看过这副长联的人,都赞不绝口。长联把桂林的自然景观和今日之风貌赞美得淋漓尽致。上下联不论内容、词句、韵律、对仗都非常工整,书法远看清丽而大方,近赏潇洒而自然,从中不难看出王力先生诗词、书法和楹联深厚的功底,也体现出他对家乡的深爱之心、怀念之情。这是他留给家乡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桑梓之爱,人皆有之。王力先生对广西的深深情怀多流于生机勃勃汉字之中,写了不少佳作诗篇。乡愁是中国文化最深厚也最动人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根。王力先生的一些作品,表现出一种久远的乡愁情怀、不衰的传统文化魅力,值得我们广西人敬畏与学习。

鲁迅先生说过,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王力先生是一个从南流江畔走出来的年轻人,而后能走进世界语言学金碧辉煌的学术殿堂,成为一代宗师,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是他艰苦奋斗、刻苦钻研、勇敢攀登、不懈追求的结果。早期他为养家糊口,长年在外乡教书,后来到外求学都省吃俭用。1927年去法国留学,由于是自费留学,加上家底并不殷实,在巴黎面临着生存问题。后在恩师和朋友大力推荐和帮助下,为出版社翻译、给杂志社撰稿,以卖文稿换钱,走上一条勤工俭学之路。可以说,王力先生是依靠著书的稿酬,支付留法的费用,一年内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12部译作。据有关统计资料介绍,王力先生在商务印书馆出的译作达17种之多。也正因他译作之高产,成为上世纪30年代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文学翻译只是他的副业,其语言学研究的主业并没有荒废。他以惊人的毅力和才智,1932年顺利地拿到博士学位。

王力先生刻苦钻研学术的韧劲,在学术界是出了名的。对时间他是分阴必惜,生活节奏明快紧凑,但又从容不迫。每天只要没有学术活动,就一头钻进书房伏案笔耕,持续工作十多个小时。有学生问他,为什么有那么多宏富著作,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对我来说,与其说是天才,不如说是勤奋造就学问。”王力先生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成功的一生。

耄耋之年,王老依然宝刀不老,佳作迭出。他照旧每天坚持工作,不停地思考、写作。1983年5月,王老已83岁高龄,中华书局约请他编写一部《古代汉语字典》,他很乐意地接受了。每天坚持用毛笔在八开稿纸字斟句酌,开始每天能写两三千字,后来因患了白内障,只能借助高倍放大镜,才能写上一千来字。他常对身边的人说,暮年逢盛世,人生大快意事,说还有好多书要写,可以再出一百本书,真想多活几年啊!还写诗自勉:“漫道古稀加十岁,还将余勇写新篇。”每个人都愿意长寿,可惜岁月不饶人。王老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国家和民族文化事业,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体现了中华民族一代文化精英勇于担当、敢于探索、乐于奉献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他的精神、气度和胸怀,将立之当世、传之后人,永远激励中华儿女去开创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的明天。

王力先生1986年5月在北京病逝。他临终前嘱咐子女:“要为国家、为民族做一些有益的事情。”王力毕生致力于知识创造,以别开生面的研究,用永不止步的创造力,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端正的学风,铸造了一座令人无比敬仰的学术丰碑,最终撑起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在于突破局限进行超越,而这需要追求的勇敢,更需要的则是智慧。今天我们纪念王力先生,就要学习他这种无私无畏的创造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学术追求,从平凡中发现伟大,在质朴中发现崇高,在荒野中寻觅珍贵。像他一样,为国家和民族积极进取、淡泊名利,以勇于开拓的志气、勇气、灵气和锐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多贡献!

新闻推荐

织好“服务网” 幸福满社区

博白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高层住宅楼。本组图片均为本报记者周军/摄搬迁户在安置区新家中做饭。博白县易地扶贫搬迁群众...

博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博白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王力:广西人的骄傲与自豪 纪念王力先生诞辰120周年)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