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万正在采摘桑葚。
在博白县江宁镇,有一名青年带领乡亲们种植桑葚,并制作桑果干、桑果酒、桑叶茶,将甜美的桑葚产业做得红红火火。他就是返乡创业青年 李宏万。
勤奋自律,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2005年,初中毕业后在家干农活的李宏万决定到深圳闯荡一番。和大多数前往深圳打工的青年一样,他按部就班地进厂,从事电子产品流水线工作,日夜加班,工资却只有1000元出头,勉强够维持生活。
“没有技术,这样做下去人生不会有变化!”李宏万不甘心打一辈子工。为掌握技术,他参加夜校培训班学习计算机技术。从此,他开始了白天上班,晚上学习。因高度自律,他每天用于工作和学习的时间超过了16个小时。掌握了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知识之后,电子厂老板非常赏识这个勤奋的小伙子,提拔他当了技术主管。
2009年,他兼职做起了承包维护工厂电脑网络、通讯设备、布设光缆等工程,很快就月收入过万元。2011年,他辞去技术主管的工作,专职从事网络设备安装维护,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事业迈上了新台阶。
慧眼识宝,桑果助推二次创业
2014年,李宏万与桑葚结下了缘分。一天,他弟弟给他发了一张照片,“哥,看下这张照片。”“这不就是桑葚果吗,有什么奇怪?”“但是你看是这个时候有这个果。”……李宏万这才意识到,在农历十一月竟然还有桑葚。
李宏万对桑葚产业进行了实地考察。“桑葚是一种药用价值较高,对人体具有多种生理保健功能的美味水果,可以加工成多种产品,还可以与采摘游玩相结合。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桑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在朋友的介绍下,李宏万觉得桑葚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抱着先试一试的态度,他入股了朋友的桑葚种植基地。随后,他返回家乡博白县江宁镇木旺村进行了试种。掌握了种植技术后,李宏万又扩大种植规模,相继在周边的那林镇、北海市和浦北县小江镇租地种植桑葚。2019年3月,位于浦北的桑果采摘园开园,酸甜美味、红得发紫的桑果吸引了2万多名游客慕名而来。
此外,他还利用团队自创的独特酿酒工艺,将桑葚果深加工成桑果酒,并注册了商标,深受市场欢迎。
“合作社现有15公顷桑葚种植基地,一年两季可产果60万公斤,可以酿成桑果酒24万公斤,按照每公斤酒的批发价120元计算,年产值可以达到2880万元。”李宏万高兴地告诉记者。
村企合作,助力脱贫攻坚
除了加工成桑果酒,李宏万还进一步研究桑葚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桑葚一年出果两季,把鲜果加工成果干,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酸酸甜甜的桑葚了。”他说干就干,采取低温烘烤的办法,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掌握了火候,加工好的桑果干香甜软糯。桑叶也是宝,经过采摘、洗晾、切叶、杀青、揉搓、烘干等工序后,制成的桑叶茶具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等保健功能。“正在研发的还有桑葚酵素、桑葚膏、桑葚饮料等,我计划把小桑葚做成大产业。”李宏万自豪地说。
看到桑葚产业发展势头如此强劲,周边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纷纷投入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并采取深度合作的模式,不再是以往一“股”了之的情况。贫困村投入扶贫资金,并为基地提供宣传推广、解决用地用工等服务;贫困户除将产业奖补资金入股以外,还可以在基地务工,并由合作社提供种苗和技术并保价回收;合作社负责技术和管理,每年产生的利润按照一定比例分红给村集体和贫困户。就这样,三方利益均得到了最大化,实现了“启用一个能人、搞活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的综合效应。
“我计划继续带领乡亲们扩大桑葚种植规模,5年内在江宁镇建成玉林乃至广西最大的桑葚基地,把桑葚产业做强做大,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李宏万说。
新闻推荐
本报博白讯今年以来,博白县安排了6000万元实施首批“以奖代补”项目,对自主发展产业的贫困户给予相应的资金奖励,让自主发展...
博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博白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