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段春秀 张仁菊 文/图
12月8日,市中区永安镇石板村2组村民李平安和曾庆玉夫妇正在自家地里摘菜。不过,这些菜却不是他们家的,而是城里20多名消费者“众筹”资金种植的。
“他们预定什么,我们就种什么,按他们的要求,不打药、不用化肥,菜上市了,每周给他们送过去。”曾庆玉告诉记者,过去吃不完的菜只有烂在地里或者喂牲畜。现在有了固定消费人群“点菜”,他们还和从前一样种菜,不仅不用浪费菜,还多增加了一笔收入。
想出这个主意的是石板村党支部书记李君莲。
这几年,李君莲在带动村民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也在学习和思考如何能让农产品进城,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她亲眼看到,一些农民种的菜因为吃不完烂在地里,而另一边,城里的人想买有机蔬菜,却苦于没有门路。李君莲想:“要是农民种的菜,正是城里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地与消费地无缝对接,岂不两全其美?”
说干就干!
今年5月,李君莲尝试征集20名城市消费者“众筹”两亩地种菜——每人每年收种苗费200元,菜地由农民统一种植。蔬菜上市,“众筹者”每周可获得新鲜蔬菜。
“众筹”种菜,得到消费者支持,“众筹”名额很快被“抢空”。
“‘众筹\’种菜最难的是菜品质量和施肥用药管控。”李君莲选择了有丰富种植经验的李平安和曾庆玉夫妇试种,两亩地所种的菜品由消费者选定,李君莲就负责监督村民在种植过程中,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和激素,保证蔬菜品质。
从今年夏天起,每周回内江城区,李君莲就顺路把村民种植的蔬菜,集中送到20名“众筹”消费者手中。
“自从认领两亩菜地后,家里的零用开支全解决了!”68岁的曾庆玉和老伴儿忙得不亦乐乎。她说:“我们上了年纪,不适宜出去打工,种菜是我们的老本行,我们干着也顺手!”
“起初,我并没有多大信心。”李君莲告诉记者,这两亩地的“改革”,意在让农民自给自足之余,让多余的农产品产生经济效益。
半年过去了,种菜村民的收入增加了,还有新的“众筹者”加入,这大大增强了种菜村民的信心。
“这种模式很好,让我们大家吃上了可靠的‘定制蔬菜\’。”当天下午,“众筹者”胡秀芳拿到了新鲜蔬菜。
除了“众筹菜地”的菜,“众筹者”和他们的朋友还能买到石板村的李子、柑橘、鱼、羊等生鲜农副产品。“众筹菜地”带火了村里其他农产品的销售。
石板村的贫困户陶利富一天就卖了500元的鱼。他找到李君莲说,他又养了鱼,他有了动力去脱贫致富。就在采访当天,村民孔凡德还卖掉了家中多余的200斤牛皮菜。
李君莲告诉记者,现在她还在探索怎样让“众筹菜地”模式继续持续下去,走向规范化。
新闻推荐
环境保护部今日向媒体通报各地环保部门2017年10月执行《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及移送环境犯罪案件的情况。并对1-10月份案件较多的浙江、江苏、广东、山东、安徽等地进行表扬。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
博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博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