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岭上,亭台楼阁让休闲的人们留连忘返。树木葱茏的登山小径。朱锡昂烈士雕像。如今,提到博白登高岭,很多当地的年轻人也许不知道了,然而对于老一辈人来说,登高岭却是一处让他们流连忘返的文化领地。“每岁重九,士民登陡燕赏。”清《一统志》这样记载博白登高岭。“秋日将暮,载酒而游,登高而赋,黄童白叟及荷簑戴笠之人,来游来歌,观者如堵墙,歌引诗情上碧霄……”这是古人诗文中描绘的登高酌秋图。时过境迁,登高感赋的雅事如今很难看到,不过,来游来歌,却仍是登高岭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每天都会有市民三五成群,带上音响设备,来到山顶的亭台楼阁,或山顶平坦处,自娱自乐,尽情放歌。
亭台楼阁 登高酌秋
到过博白的人都会注意到博白人民公园广场那座醒目的牌坊,其实这是过去公园的大门,公园改建为开放式的广场后,这座牌坊式的门楼保留了下来。如今,人民公园已改名为博白人民公园广场,广场内树木葱茏,野竹满山,古松处处,山径迂回,满目飞花,亭台楼阁,成了博白县城最大的休闲场所。
登高岭,就位于博白人民公园广场一侧。登高岭呈北南走向,长500多米,宽200多米,海拔100多米,在山顶可俯瞰博白全城。据清代《博白县志》记载:“登高岭,在东关外,离城二里。自环玉书院观之,山形如张榜,又名挂榜山。”
据说,登高岭在唐朝时期就已有所开发。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知县程镳在登高岭上建了一座亭子,以方便当地士民观赏秋色。这座亭子就是有名的“酌秋亭”,他专门为此亭作了一篇《新建酌秋亭记》和《酌秋亭杂咏十二首》,一抒秋怀。
据当地老人陈国才搜集,从古到今,围绕登高岭和酌秋亭的诗文就有上千篇首,其中不乏精品佳句,如清代杭州人徐吉吉的《酌秋亭和原韵》等。
不过,“酌秋亭”已坍塌,如今已难寻找其遗迹,人们只能从县志中了解到,“酌秋亭”建在登高岭上,具体的位置已经没人知道了。
亭台楼阁多,是登高岭的一景。除了人们记忆中的“酌秋亭”,还有锡昂亭、朱光亭、半山亭等名亭。
朱光亭坐落在山脚下,亭上刻着朱光的生平简历,还有毛泽东、朱德为朱光写的诗文,犹如一座诗文长廊,文气纵横。半山腰处,有座半山亭,依山而建,风格简洁,这是一个方便游人纳凉歇脚的亭子。锡昂亭坐落在山顶,建于1984年,为纪念广西早期无产阶级革命活动杰出领导人朱锡昂烈士而建。亭平面呈六角形,两层飞檐,琉璃瓦覆顶。王力教授题匾“锡昂亭”。锡昂亭四周,松涛翻滚,花草争辉。朱光、林克武、罗立斌、秦似等知名人士均曾为此亭题词赋诗,诗词在当地广为传颂。
英雄的栖息地 烈士的家园
在登临处,立有朱锡昂烈士雕像,雕像高2.9米,重5吨,全汉白玉组成。雕像正面有聂荣臻题词:“朱锡昂烈士永垂不朽!”左右两侧,有全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舒同的题词。拾级而上,在登高岭山顶上,青松翠柏簇拥着一座气势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此碑建于1958年,碑高15米,宽1.2米。这里,已成了当地一个革命教育圣地,每年清明、重阳或重要纪念日,人们纷纷自发前来瞻仰、缅怀革命英雄志士。
刘敦安、江清、熊景升等烈士的英魂也安息在登高岭上,人们在登高岭上给他们树碑立雕像,牢牢记住过去那段历史,教育后人。
当地一位老人告诉记者,登高岭上还有1938年矗立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遗址,以纪念抗战时期“淞沪会战”中牺牲的1000多名博白阵亡的将士,同时也是八年抗战国内最早的纪念抗日殉国将士碑,该纪念碑的大体位置位于人民公园内那两棵大榕树附近。
古时悲秋处 今时放歌台
踏上登高岭,远远即可听到阵阵放歌声,歌声悠扬,旋律优美,不时还夹杂着阵阵喝彩声和欢笑声。记者感到好奇,循着歌声寻去,登上山顶,只见有十多位中老年人在自娱自乐,吹拉弹唱。上前一问,原来是当地一群爱好唱歌的退休人员经常自发来此排练。
“在山顶排练空气好,环境安静,排练的效果很好,同时也不影响居民的生活,我们经常来此练歌。”庞大姐告诉记者,他们都是退休工人,非常喜欢唱歌,经常到广场、社区演出,不过练歌时常被投诉影响居民的休息和生活,于是,他们决定到登高岭顶练歌。
记者还在山上遇到了一群来登高岭游玩的老年人,他们边走边放歌,快乐无比。老人们说,过去这里是文人墨客的感怀悲秋处,他们每天都结伴登游登高岭,就是想找找这种感觉,如今不兴吟诗作赋了,在山上拉歌是他们抒发情怀的好方式。
当地一位文化工作者表示,登高酌秋,感怀赋诗,是博白客家文化生活的一桩雅事,值得传承延续,他打算今年秋天组织一群文友在登高岭搞一个笔会,登高赏秋,现场比一比文采。
(记者张武军 覃政)
新闻推荐
...
博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博白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