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园园 通讯员 覃伟
“只有将心比心,才能获取真心。”这是大学生村官李娜的座佑铭。2011年10月,年方22岁的李娜赴任覃塘区东龙镇凤凰村村委主任助理,三年来,从语言不通到群众称赞为“好村官”,李娜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极为踏实。
苦学壮话
李娜是玉林博白县人,不会讲壮话。上任第一天,李娜就遇到了终身难忘的一件事情:一位老大爷前来办事,噼里啪啦说了一大通,李娜一头雾水,连忙摇摇头,用普通话对他说:“对不起,我听不懂你的话,请说普通话。”老大爷一愣,憋红了脸才说了一句很憋脚的普通话:“我们这地方都讲壮话,你不懂壮语,来这里干什么呀!”
这句话李娜是听懂了,却是如雷贯耳,让她半天回不过神来。“当时觉得满腔热情被泼了冷水,”回忆当时的情景,李娜仍历历在目,“但辗转细想,觉得这大爷说得对,如果语言不通,又如何服务群众?”于是,李娜定下了每天学会五个单词壮语音的目标。
“你们、请坐、爷爷、奶奶……壮语怎么说?”
“吃早、中、晚饭,猪、鸡、鸭肉用壮语怎样讲?”
“你需要办什么事,请告诉我!”
“我能帮助的话,我一定尽力帮助你!”
“我会说的壮语不多,请谅解!”
“这五句壮语,从单词到组成完整的句子,我整整学习了一个多月!”李娜说。
李娜苦学壮语的消息迅速传开。村里男女老少都乐哈哈地教她壮话,她从他们鼓励的眼神中看到了当地人的纯朴、善良、热情,学习壮话的热情高涨。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多后,她可以随意与群众交谈了,走到哪里,哪里就笑声一片。
建设新农村
“她为我们村的各项建设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凤凰村支书姚若威由衷地说。
凤凰村村干部年龄均在48岁以上,没有受过电脑培训,李娜就自告奋勇,担当起兼职文员的职责。她经常白天跟随同事们进村屯做群众工作,晚上草拟、修改、打印文件资料,双休日不休息成了家常便饭。
村委主任韦尚照娓娓道来:2013年9月计划修建谭寺屯“一事一议”水泥路时,上级要求在20天内完成群众动员、建立完善相关档案等工作。从9月10日起,李娜便忙碌起来,到群众中收集历史资料,草拟报告,打印文件,放弃双休,连续工作了11天,终于使项目如期申报成功,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据了解,三年来,凤凰村先后获立项、建设的项目有9个,建设了水泥路、水利、文体设施、人饮等工程,共投资610万元。如今,全村7个屯,屯屯有了水泥路,通了自来水,建了文体活动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真情付出
今年春节前,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找到李娜,一边慢慢地打开装着十几个功勋章的破旧小布包,一边述说自己的困境。原来老人虽然有了优待金,但现在唯一的儿子生病住院,2个孙子在校读书,家庭生活困难,希望李娜帮帮忙看能不能申请救济。
面对这个曾经战功卓越、淡泊名利的老人,李娜心情顿时沉重起来,马上着手核实,5天后就为他申请到了今年的500元春节慰问金和慰问品,一个月后又为他的家庭办妥了低保手续。
当再次见到这位老人时,老人紧紧地握住李娜的手不放,久久说不出话来。老人的儿子满含热泪:“你是我们见到的最好村官啊!”
像这样的感人事例不枚胜举。记者翻看李娜的日记,其中一篇这样写道:“农民群众的要求其实极低,只要真情以待,力所能及地为他们着想,他们就会真心感谢和支持我们,成为我们奋斗不止的精神源泉。如果我们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农村就会快速发展,中国梦就会早日实现!而我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南宁4月1日专电 (向志强 陈思华) 1日上午10时25分,随着一声汽笛长鸣,广西博白火车站正式迎来首趟客运旅客列车,“客家第一大县”博白...
博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博白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