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徐志强 通讯员 符 斌
今年5月初以来,钦北区广大干群齐心协力,掀起了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的活动热潮,城乡面貌实现大“变脸”,呈现出天蓝、水净、地洁的新面貌,清洁乡村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近日,记者到钦北区的几个镇、村采访,感受清洁乡村活动带来的农村新面貌,记录群众眼中的变化,倾听他们对清洁乡村的感悟。
村干部成为“清洁乡村”领头羊
清洁乡村工作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成效,村“两委”班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垌镇那蓬村就是一个典型。
大垌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那蓬村在清洁乡村工作中,村“两委”班子始终肩负着领头羊的职责,在政策宣传、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筹集等工作的组织实施上,村“两委”班子始终走在最前面。在工作中,他们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清理垃圾,建设垃圾池及焚烧炉,完善清洁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社会环境,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为清洁乡村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据了解,开展清洁乡村工作以来,那蓬村“两委”班子打好“乡情”牌、“事业”牌,广辟筹资渠道,广泛动员村民、外出乡贤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出钱出力。他们自筹资金、投工投劳参与家乡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套自筹、自建、自我管理的体系,为清洁乡村建设提供了保障。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来,该村多方筹集资金铺筑了2公里的水泥硬底化村道;安装了30多盏路灯;建了一批垃圾池和焚烧炉;种植了100多株香樟等树木,美化绿化村庄环境。与此同时,该村群众自发组织搞好休闲娱乐场所的管理工作,自筹资金聘请专职人员管理花草树木和清运垃圾,搞好村庄的环境卫生。
群众主动参与建设新农村
在制订实施清洁乡村方案、工程建设、资金筹集使用等方面,给村民充分的知情权、发言权、决策权,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那蒙镇王排村在推进清洁乡村工作中充分依靠群众,积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注意尊重和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该村由村民自主推荐有威望、有能力、公道正派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和青年积极分子组成“村民理事会”。村民通过理事会实现对清洁乡村等新农村建设事务的自主管理、自主实施、自我教育、自主服务、自我监督。与此同时,该村还重视加强群众的集体主义观念教育,端正部分群众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干部的事,与自己无关”的错误观念,树立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自觉自愿投入到清洁乡村和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
量力而行才不会增加群众负担
在那蒙镇屯周村委立石屯,记者看到,村里立石文化大院旁边的小水塘正在改造成小公园,许多成年人和小孩在绿树掩映的小公园里或下棋、或打牌、或打乒乓球、或荡秋千。每天晚上,这里的文化大院则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村民梁生德说,今天的立石屯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是一个长期逐步推进的过程。
该村在对自身基础条件、经济状况、地理环境、资源优劣等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选择群众最关心、最容易实施、最容易见效的"村容整治"问题作为突破口,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法,每年集中力量办几件群众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好事实事。如该村根据群众生活改善后对休闲娱乐的迫切需求,筹集资金,在村民居住集中的地方建设集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文化大院,拉开了村容整治的序幕,既改善了村容村貌,又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
该村在村庄整治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保留农村的历史文脉和建筑文化,在村庄整治和建设中力求做到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在建设过程中,该村以群众最大限度受益为基础,不搞面子工程,不搞强迫命令,不搞超前消费和过度建设,尽量不增加村集体债务和农民负担。
新闻推荐
(记者徐志强通讯员 黄其淋)三轮车蒙面司机肇事逃逸后,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没想到交警部门通过“天眼”追踪排查将其锁定并抓获。2014年1月19日,钦州交警支队三大队运用几个镇及十几个路口的“天眼”监...
博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博白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