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力通讯员邹冰)如何破解养殖业发展中遇到的污染难题,广西第一养猪大县博白县一直在不断探索。在开展“清洁乡村·美丽玉林”活动中,该县水产畜牧部门推出的“堆肥法”无害化处理技术通过试验取得成功,该技术将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堆肥法”无害化处理技术是该县继零排放技术后实施的又一先进技术,可以预见,该县养猪业的污染问题将得到根本的解决。
猪场在养猪过程中,都存在正常和非正常死亡的现象,而且猪场越大,病死猪的数量就会越多。过去,博白养猪场对病死猪的处理采取的是深埋法,将病死猪埋在1.5米深的土坑里。这种处理方法的弊端是人力成本较大,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从今年6月开始,该县水产畜牧部门开始实行“堆肥法”无害化处理技术试点。“堆肥法”无害化处理技术采取的是原始的生物降解法,材料是木屑和水。具体操作是:在化尸堆的底层铺上35至40厘米高的木屑作为基础,每一层覆盖15至20厘米高的木屑。病死猪进入化尸堆后,产生热循环,进行生物降解,化尸堆长期保持50~60度的温度,经过高温发酵,可彻底杀灭病原体,达到无害化处理的效果。经过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基本上完成一个堆肥处理过程,木屑和病死猪变成了真正的有机肥。记者在该县清洁养殖示范场——博白县比得福猪场看到,病死猪已被厚厚的木屑所覆盖,靠近化尸堆,闻不到一点臭味,更没有污水流出,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据博白县动物监督所的邹所长介绍,“堆肥法”无害化处理技术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处理成本较低,目前采用这种技术处理一头猪的成本大约是3元钱左右,和之前的传统方法相比,成本大大缩小。“堆肥法”无害化处理技术产生的有机肥还可以用作农作物和经济林的肥料,真正做到“变害为宝”。
该县水产畜牧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县已有100多家养猪场正在推广使用“堆肥法”无害化处理技术。同时,将通过种养结合治理养殖污染,今年种养结合的养猪场将达到300多家。下一步,将用两年时间,通过全面开展畜禽养殖场户环境卫生整治、规模养殖场户标准化改造、粪污综合治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农村人畜分离,建立畜禽养殖集中区,实现畜禽清洁生产,推进畜禽养殖户规范化、生态化发展。
新闻推荐
浪平乡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发展“山”上产业—— 竹笋满山效益可观
本报博白讯近日,笔者来到玉林市最大的麻竹生产基地——博白县浪平乡,看见满山遍野的竹笋破土而出,笋农们穿梭山野之间挖笋、剥笋……浪平乡山岭面...
博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博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