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细心的博白市民发现,在博白县城很多地段,原有流动菜摊没了踪影,街道变得干净整洁多了。原来,这些自产自销的菜农们都在统一安排下的6个固定临时摊点“安了家”。在该县公园路卖菜25年的60岁李大妈自从进入临时摊点卖菜后,生意比以前更好了。她说:“这要谢谢城管大队给我们办了件好事,现在卖菜心里舒畅多了,有固定地方卖菜,再也不用打游击了!”曾经:“马路菜市”占道又扰民
在博白县城公园路、人民路、振兴东路、杉木塘小区、西城路、绿珠国际城小区周边地段无证流动菜摊由来已久,每天清晨和傍晚下班前后,有不少菜农自产自销一些自留地里种的蔬菜。由于菜新鲜又便宜,购买的市民很多,但由于这些道路较狭小,居住人群密集,加上无证菜摊占道经营,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交通堵塞时有发生,噪音扰民、环境脏乱差等现象严重,周边居民怨声不断。
博白县城管大队的一位执法人员告诉记者,“马路菜市”的存在给城管执法带来很多的麻烦问题,首先是占道阻碍交通,其次是影响市容市貌。为了解决问题,以前,城管大队按照相关要求,认为只有坚决取缔这几处“马路菜市”才能彻底消除这些不良现象,每天进行“突击”检查,但最后实践证明效果并不好,反而导致附近居民和菜贩抵触情绪很大。“看到菜农们在我们执法时东躲西藏,我们也不好受,因为他们是为了解决生计才在街边摆卖的。”这位执法人员说。
如何解决这一民生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县城管大队负责人亲自带着执勤队员,冒着酷热天气,到乱摆卖菜市现场查看,寻找解决占道经营的有效方法。
如今:“临时摊点”成了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在开展“美丽玉林·清洁乡村”活动中,博白县城管大队全面治理县城区“五乱”,营造整洁、畅通的市容环境秩序。在整治活动开展过程中,他们也找到了一个“折中”的方法,那就是设立临时摊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今年7月初,6个临时摊点980个摊位正式“出炉”。“临时摊点的设置是在不影响市容环境和视觉环境、不妨碍车辆和行人通行、不影响交通视线、不影响公共利益和安全、不占用公共通道、不侵占毁坏绿地和园林绿化、不影响市政公用设施功能等基础上进行的。”博白县城管大队大队长沈翔说。为了让菜农进入临时摊点去卖菜,城管执法人员做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经过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劝导,菜农们现已自觉进入新设的临时摊点进行交易。
对临时摊点的管理,博白县城管大队实行的办法是“堵疏结合”,采取定时定点经营的管理模式。即对流动摊点在规定的路段、规定的时间、指定位置上摆卖,不收取任何的费用。
“以前卖东西,那才叫胆战心惊,我随时随刻要留意听一句话‘城管来了\’,听到这句话我生意都不做了,直接拿起菜篮就跑”。采访中,在西城路卖葱蒜类的“资深”菜农张大伯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内心也觉得这样乱摆乱卖是不对的,就像‘黑户\’一样,但是没有办法呀,我又不是天天固定在一个地方卖菜,没必要挑着十几斤的菜到离我家有六公里多的朝阳市场卖菜吧。现在好了,城管大队给我们这些‘流动户\’上了‘户口\’,我也乐意,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沈翔在接受采访时说,设立临时摊点是为了维护市容环境和方便市民买卖菜的一项惠民措施。现在菜农们都自觉地去固定的摊点进行交易。在临时摊点现场,记者看到,临时摊点在划定的非机动车道上一字排开,整齐规范,每个摊点还配备了垃圾袋或垃圾筐,非常整洁。
新闻推荐
博白县第四届客家文化节期间,来自该县200名志愿者义务助力此次文化节活动。志愿者深入开展做文明市民、倡导文明交通等志愿服务活动,展示了博白客家人的美好形象。 &...
博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博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