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不良社会风气、影视书籍、网络游戏成为了阻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部分少年儿童道德缺失、贪玩不思学习、不知道感恩、不懂得做人的道理,人文素养欠缺,基本礼仪较差,关爱他人,关注社会不够。如何破解这一教育大难题?博白县博白镇第三小学的做法是以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为课题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传承中华经典文化,让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脍炙人口的诗文,变化学生的气质,滋润学生的人生。该校此举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也大大提升,各种陋习逐渐消失。而该校承担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A类)课题《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也受到广西教育界的高度认可。
经典诗文伴随学生每一天
该校围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而开题。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该校要求经典诗文伴随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们除了诵读《语文课程标准》中附录的小学阶段必须诵读的诗词外,再遴选《古诗词必背一百八十首》和相关的部分经典诗词供学生们诵读。学生们在诵读的经典文集过程中也有重点,如:《弟子规》、《论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中华成语千句文》等。为了丰富学生们的阅读面,学校在每个班都设有经典诵读书柜,书柜里都配有几百本经典名著。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规定,每周三下午第六节为经典阅读课。学生们的阅读方式也多种多样:有学生自由阅读、班主任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学校政教处在广播里进行全校领读、回家亲子读等。学校还适时举行一系列的活动去推动经典诵读的开展,如:学生、家长老师共同参与的读书成果展示会;经典诗文比赛;书香班级、书香少年、书香家庭评比、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说一说经典故事;老师指导学生,学生引用经典诗文名句写作文,比一比谁用的经典诗文名句多,谁用得活和用得好等。
因势利导开展孝德教育
开展经典诵读的基础上,学校结合生活的实际,因势利导开展孝德教育,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人方面,该校制定有一套标准,问候时有标准的问候语,在进出校门、课堂、集会、升旗等不同的场合也有不同的礼仪。该校要求学生要懂得尊重师长,孝敬长辈。为了给学生树立榜样,该校首先从家长入手,动员家长给学生们树立好的榜样,孝敬自己的父母。在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之后,对学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孝敬父母方面,要求学生做到“五个一”,即:为爸妈送上一句问候语、为爸妈做一次家务、给爸妈送上一个拥抱、给爸妈说一句感谢的话、给爸妈一句祝福。每逢放寒假,学校都要求学生回家后,要主动帮家人搞好大扫除,要亲自说或用手机短信给老师和家长拜年……
学生的心灵得到了洗礼
几年来,该校注重让学生扩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多读经典书籍,写读书笔记、制作手抄报、诗歌卡片。学生在诵经典、用经典的活动中,丰富了知识积累,能力得到提高。学会做人做事。学生们在古典诗文的浸染下,性情变得平和了,审美情趣更浓了,胸怀更为开阔,富有个性,人格健全。学生们见到老师、同学,能主动用上文明用语问好;班会课上,老师不用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纪律,同学之间也能和睦相处,班风、学风良好,班级管理变得轻松;懂得了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做时间的小主人;路上,见到打斗,懂得“打斗场,绝勿近”的道理;懂得了“大爱无疆”,学校里,哪位同学遇到了困难,纷纷伸出友爱之手,捐款捐物,进行慰问;懂得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回到家里,主动践行“五个一”的感恩回报活动。同学们个个争当“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新三好。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博白镇三小校长冯轰说,活动开展以来,学生们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和净化,学校教育教学的开展也更加顺利,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了很好的人文基础。
新闻推荐
...
博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博白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