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成为一名保洁员,很开心!虽然每月几百元钱的工资不多,但能为村里做点事儿,我很荣幸。”7月5日,博白县博白镇绿珠村柏根屯69岁的庞贞文大伯高高兴地从村里的“清洁乡村”理事会领到了一台崭新的垃圾清运车、一把铲、一把扫把,成为博白县绿珠村柏根屯的一名保洁员。“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博白县创新开展村级“一会两员一机制”互助自治机制,大力助推“清洁乡村”活动,使农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如今在博白广大农村,“垃圾围村、垃圾进田、垃圾上路、垃圾入河”的现象不再,一个个“清洁示范村”、“美丽庭院”不断涌现。
“一会两员”——群众唱主角
博白县发动群众,积极自主治理“脏乱差”。今年5月22日,博白县东平镇平地村成立了该县首个“清洁乡村”理事会,理事会由保洁员和监督员两班子人马构成。农村保洁员全部是从当地责任心较强熟悉村屯环境的村民中选拔聘用,负责每天上门收垃圾和村道保洁工作,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监督员则由村中有能力、有威信、卫生意识强的村民代表义务担当,有计划地做好活动资金管理、工作监督和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等工作。
如今博白已在全县28个乡镇的316个村,成立了208多个村级理事会,从广大群众中选聘了1573名责任心强的农村保洁员和2041名监督员,掀起了群众参与“美丽博白·清洁乡村”活动的新高潮。同时县直相关单位还构建起一支“党员干部带头、社会广泛参与、城乡联动互助”的“包干工作队”,大规模、常态化地开展监督清洁的工作。
“理事会成立后,每年向每位村民收取10元的垃圾清运费,自筹自支,清洁大小事自己搞定。以前是‘干部扫群众看\’,现在群众唱主角,村里的环境一天比一天好。”博白绿珠村村支书庞飞强说。群众的积极参与,让“清洁乡村”活动有了新的活力。
长效机制——永保乡村美丽
自博白集中开展大规模的“美丽博白·清洁乡村”百日攻坚行动以来,家园处、水源旁、田园间,处处可见干群同心挥铁锹、扫垃圾、清污水的忙碌身影,城乡整体环境大换“新颜”,但要长期防止“脏乱差”现象回头,还得有一套完整的长效机制。
该县将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计划,着力打造一批示范村、美丽庭院、示范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群众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真正使博白的天长蓝、树长绿、水长清、地长净。
在县城区,各大商户、居民住户都自觉遵守“门前三包”;各大农贸市场里,商贩整齐摆摊,市场整洁,井然有序。在乡村,28个干部回乡工作组进驻316个行政村,做好宣传发动群众工作。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全家一起出动,清扫垃圾、捡拾杂物,努力营造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现在,博白县形成了5支很有特色的“护卫”队伍——由少年组成的“小手牵大手·我做爸妈的小小监督员”,搞好家里小卫生;“青年先锋应先行”,搞好校园内及周边环境;“巾帼妇女不落后”,自发清洁家园;“老人后盾队”,为清洁工程注入“正能量”;“村民保洁队”,制定条清洁卫生的村规民约,根据各村实际聘请或自发组建村屯级环卫队伍,形成清洁乡村的长效机制。
“一会两员一机制”的清洁乡村的新模式,让群众成为了清洁乡村的主力军,打响了一场又一场的“美丽战役”,有效地改变了城乡环境的脏、乱、差的面貌。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博白县参与清扫人员41万人次,出动车辆268部、铲车21台,清理卫生死角2073多处,清理垃圾6万多吨。
新闻推荐
...
博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博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