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林密、泉水多……这是记者在博白县那林镇佑邦村采访时的印象。“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看你怎么吃。”村支书管永文幽默地说,该村山多水多,就是田地少,所以要发展经济,非因地制宜不可。
养猪、办造纸厂……经济发展起来了,收入增加了,但管永文和村民们感觉心里有点不是滋味。“猪粪、污水直接就排到河里去,不仅臭气熏天,连水都变黑了。”管永文告诉记者,村里最多时曾经有60多个小纸厂。
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村委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协助下,关闭了所有小纸厂。
“不开纸厂,我养鱼照样能养老。”60多岁的陈泽友是北流人,当年到该村办了个小纸厂,纸厂关闭后他利用原来的旧池养了200多尾草鱼,每天早上起床后他第一件事就是喂鱼,吃过早餐后上山割草。这样的生活,他觉得更惬意,而且每年收入并不低。
“我们村80%的人家都养草鱼。”管永文说,草鱼养殖本来就是本村村民的传统,村民大多在自家附近因地制宜养殖,有的砌成水池引水来养,有的利用溪流较缓的低洼处围成小水塘,村民宾能武因为自家附近没有水源,就到小河附近寻找了一块荒地挖成池塘养鱼。
宾能华去年刚从学校回来,在父亲的支持下建起了自己的草鱼养殖基地。“靠水吃水,不仅是因地制宜,更是一大法宝。”他告诉记者,那林草鱼之所以有名,和水质有很大关系。那林一带的山泉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因此养殖的草鱼口感鲜甜,每公斤售价达到40元。他决定在草鱼养殖上开创一番事业。新生代有新思维。“甘蔗叶子带点糖分,草鱼特别爱吃。”宾能华说,去年甘蔗销路不好,价格较低,他经过试验后收购了甘蔗来喂鱼;而为了保证食品安全,鱼生病时他采取中草药来治疗。“池塘也是特别设计的!”记者看到池塘外就是一条小溪,而宾能华采取在上游引水、在下游排水的方式循环利用山溪水,确保水质优良。
“要继续引导村民转变观念,朝高效、绿色产业发展。”博白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李德壮说,水产养殖业本身就具有污染小、绿色环保的特点,加上那林草鱼已经小有名气,下一步应该大力发展草鱼养殖业,在保证品质的同时扩大养殖规模,更利于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民达到“收入倍增”的新目标。
新闻推荐
博白县凤山镇党委、政府在完成晚稻抛秧任务后,组织130多人的镇村工作队,分成17个工作组,深入到各村屯农户田间地头,发动粮农迅速转入晚稻田间管护工作。截至目前,投入晚稻田...
博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博白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