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厚传家安且吉,公平处世炽而昌”,对联虽已残破,却是胡家人的家训。
坐落在博白县双凤镇镇北村充粟水库边,有一座胡姓的小聚居楼房,年代不算久,却承载着一代水库移民儿时的记忆。如今,勤劳善良的胡姓人逐渐在外头安家立业,住在这座民居的日子,也将随着岁月的推移而渐行渐远。
年已40的胡新伟在这里长大,如今在玉林市区已经有了属于他自己的一份事业,但每年过年过节回来,依然在这里住着。他告诉记者,博白县充粟水库,于1972年至1979年在原引水电站的坝首加高扩建而成,根据规划,水库建好之后要将自己原来住的地方淹没,1971年,父亲带着几个儿女,和其他胡姓村民一起举家迁移到了现在这个地方,建起了这样一座胡姓聚居的小合院。
这座民居,背后靠山,门前是水,正所谓依山傍水,民居面积大约有5000平方米。房子是用泥砖砌成,屋顶瓦片盖着,正间房子有三排,三排房子旁边还有两排纵向的房子围成了一个长方形式的民居,三排房子中间3个大门,以大门作为中轴线,两边对称,三排房子头排为1层,后两排是2层,每层各10间房;纵向两边房子各8间,这座民居共66个房间。
据胡新伟父亲胡大叔介绍,1971年他们移民至此,为了能和原来胡姓家族的人一起居住,胡大叔自己设计了这样一座楼房,寓意大家团结、和睦地生活。“忠厚传家安且吉,公平处世炽而昌”,在中间一排房子的大堂门前一副对联已经残破,但却是胡姓的传统家训。几十年过去了,曾经一起移民过来的14户人家已经发展到了30余户,约150人住在这里,几十年辛勤耕作,安居乐业,兄弟姐妹之间相濡以沫,互助互爱。
“如今热闹的时候只有过年了,一年里头,农历七月十四是家里除了过年之外最大的节日,但如今,年轻人大部分都已经外出,这个大节也很少回来了。”胡新伟说。每年春节的时候,外面打工、做生意的人带着家人纷纷回家过年,祭奠祖宗的鸡鸭等祭祀品摆满整个大堂,鞭炮声震耳欲聋,偌大的房子清净了一年,终于热闹了起来,
胡姓的兄弟姐妹在外面有的事业有成,有的打工漂泊,但不管是富有还是贫穷,小合院成为他们心灵的归宿。回到这里就不分你我,过年的几天,兄弟姐妹经常坐在一起,围炉夜谈,相互倾诉着一年里头的酸甜苦辣。谈到困难和艰辛,彼此相互鼓励和安慰;谈到顺心如意,也不作炫耀的资本;共同回忆起儿时的趣事,个个笑不拢嘴。
当年十几户人家住一起,小孩子特别多玩伴,“干坏事”了大伙儿讲义气,相互隐瞒;而晚上睡觉,串玩伴的房间,同床共枕的夜晚也有无数;吃饭时间,端着饭碗串家门,总也会得到伯父或叔父的热情招待……
胡意宾是胡新伟的堂兄弟,常年在家里干活,他自己原来住的老房子,也是小合院的一部分,勤劳的他已经发家致富,把原来的那栋老房子拆掉了,建起了一栋三层的水泥楼房,装修得精致漂亮,在老屋的相衬下,显得格外亮眼。
新闻推荐
浪平乡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发展“山”上产业—— 竹笋满山效益可观
本报博白讯近日,笔者来到玉林市最大的麻竹生产基地——博白县浪平乡,看见满山遍野的竹笋破土而出,笋农们穿梭山野之间挖笋、剥笋……浪平乡山岭面...
博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博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