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革命遗址已修缮一新。
▲当年训练班使用的桌子、小板凳还保留着。
▲西江连指挥部遗址。
春夏时节,位于大容山脚下的北流市新圩镇湴垌村绿意盎然,山花烂漫。
80多年前,革命先驱们利用湴垌村的地理位置优势,带领贫苦农民开展革命活动。湴垌村成立了北流较早的农民协会,并在1940年—1942年先后举办了八期党员骨干训练班,培训党员干部50多人,为革命队伍输送了大批党员骨干。湴垌村成为当时玉林地区重要的革命据点。
如今,湴垌村建起了红色革命纪念馆,还修缮了湴垌农会旧址、甘宗登故居、甘宗懋故居、烟台区烟台总站旧址和西江连指挥部等革命据点,让这些红色记忆再次鲜活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村民支持下,举办了八期党员骨干训练班
近日,从北流新圩新建好的环镇公路往北,向群峰耸立林木葱茏的大容山进发,短短数分钟的车程,我们就来到了山脚下的湴垌村。
湴垌村是北流新圩旺山村的一个自然村。由于这里地处大容山脚下,对于开展革命工作有着天然的屏障。1940年,中共广西省工委、中共梧州、玉林区特支等党组织决定开办党员骨干训练班时,便选择了这里。“当时先由中共广西省工委委员黄彰选定,他考察过后,觉得湴垌村不但地理位置好,而且群众基础不错,于是决定选择这里作为训练班的地点。”湴垌村红色革命纪念馆解说员甘宗初介绍,训练班就办在党员甘懋辉家里,房屋现在仍保存完好。
甘懋辉故居位于湴垌村的中心位置,是一座两进大宅,后面还有两列横屋,占地约500平方米。2016年,政府专门拨款230多万元对故居进行了修葺。
“这些桌子、凳子,就是训练班使用过的。”甘宗初带我们来到故居西边的一间房子里,这里摆放着一张桌子和几只小板凳。板凳的大小不一,看得出是各家各户贡献出来的。
“1940年2月举办第一期训练班,主持人为黄彰,主讲则为当时的中共玉林县委书记陈铁生,还有南宁特支书记黄书光。”甘宗初的父亲甘懋昌以前专门为地下党送信和放哨,他自小听着这些红色故事长大。第一期参加培训班的共有10多人,其中有熊景升、甘懋辉等,学习了“中国革命问题”“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武装斗争”“青年运动游击战略与战术”等方面的内容。
“举办党员骨干训练班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据甘宗初介绍,不少党员家在陆川、兴业、博白等地,由于离家较远,每天晚上他们就分散住在村民家中。而党员吃的,包括芋头、红薯、大米等都是村民捐出来的。村民还自觉担任放哨的重任,一旦发现敌情,即向训练班领导报告,让他们及时应对。
训练班每期培训半个月。“最后一期是在1942年4月举办,一共举办了八期。”甘宗初说,参加训练的党员骨干共50多人,为日后桂东南地区(包括梧州、博白、兴业、贵县、陆川、容县、玉林、北流等)革命武装斗争和起义输送了领导骨干。
成立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
1926年,广西省农民部派特派员李为贵(新圩六旺人)来到湴垌村,成立农民协会。在党的组织带领下,农民运动很快如火如荼开展起来。当时的情况怎样?曾任广西学生军一团一大队中共总分支委负责人、后任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的黄嘉在他的回忆录《激情岁月》中这样写道:“我们北流县的党组织,遵照省工委关于组织和领导群众进行求生斗争的指示精神,利用减租法规,在新圩湴垌村和民乐村,领导农民进行了一场减租斗争。通过斗争,保护了农民一定的实际利益,同时教育了农民,提高了农民的觉悟。”
1931年春,中共广西工委巡视员陈岸来到湴垌村,先后发展了甘宗登、甘懋辉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7月,湴垌劳农会宣告成立。“1936年秋,中共湴垌党支部成立,甘宗登担任支部书记,领导湴垌、新圩各地农会和群众自卫武装开展各种形式的革命斗争,一直坚持到1949年北流解放。”甘宗初介绍,1938年6月,中共广西省工委黄彰到湴垌村召开北流地下党骨干会议。同年,上级党组织派李漱章来湴垌村举办妇女识字班(含妇训班),提高妇女文化水平,培养妇女骨干。
成立西江区武装连队西江连
经陈岸和当地党组织的推动,陆川、北流两地的革命形势持续高涨,至1936年冬,北流新圩区10个村建立了劳农会,共有会员400多人。
1941年春,玉林区各县的抗日救亡运动转入低潮。北流战工团等抗日救亡团体被国民党当局解散,一些党员因此被迫撤离北流。在关键时期,党组织采取果断措施,将北流县委员会撤销,成立北流特别支部委员会,将暴露的党员分批撤到国民党未注意的地区隐蔽。
“1944年8月,上级党组织指定甘懋辉为北流地下党书记,1946年1月,广西工委书记钱兴指定甘懋辉为北流特派员。”甘宗初介绍,在甘懋辉的领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成立了西江区武装连队西江连,由甘懋奎任连长、李健祥任指导员。连队成立后,湴垌村不少年轻人都报名加入,充实了革命力量。
北流解放后,湴垌村又经历了清匪反霸、保卫新生人民政权的一系列斗争,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贡献了力量。
新闻推荐
严某文(中)一家人团聚5月3日下午,在北流市公安局一楼大堂,来自北流市大伦镇的严某清、林某莲夫妇抱着失散多年的儿子喜极而泣...
北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