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场竹林盛宴
陶器的文化,孩子们听呆了
陶社里“玩泥巴”的大人
震撼的图书馆一角
久居城市,钢筋水泥的包围是不是让你总在梦回的时候,偷偷捡拾藏在记忆深处的故乡味道?故乡是故去的乡音乡味,总是离我们越来越远。再也回不去的,是乡愁。
如果有一个地方,和你的故乡很相似:有茂密的竹林,有鸡犬相闻。炊烟四起的时候,鼻息间飘散着醉人的饭香……不知能不能安放你脆弱而又顽固的乡愁呢?
走进北流市西埌镇木棉村“又见炊烟”,或许你能和我一样,一颗焦躁的心,不知不觉的得以慰抚。
很美的竹林很香的蛤蒌
走进木棉村,你的第一步便是走进了一片醉人的竹林。
竹是丹竹,修长修长的,很高,很干净,但绝不柔弱。这里的竹子,很像十几个二十个为一组的好兄弟,大家抱团生长,这里一组那里一组的,不动声色的就连成了片。高耸着,手牵手,遮盖成一片片绿荫。
竹林间铺了红砖路,似有似无的乐声从竹根处的仿石音箱缥缈而出,仙乐一般弥散在竹林之中。走在这里,你是不是隐约的,耳边似乎响起了故乡的蝉鸣?你是不是让“扑棱棱”忽而飞过的几只雀儿牵走了神,抬头注视半天?这一幕,是不是似曾相识?
只顾着往上看的你,终于视线下移的时候,我相信你一定和我一样,不觉失声轻叫起来——蛤蒌!那种小时候煎鸡蛋最佳标配的香料,竟然就在竹根下蓬勃地生长着,那么肆意,似乎在嘲笑你的后知后觉。
等到坐在“又见炊烟”食堂的饭桌上,当一碟蛤蒌煎蛋端上来的时候,扑鼻的芳香冲破乡愁的闸门,唇齿间的熟悉香味,一秒钟之内穿越时空,瞬间对接上儿时的记忆。那一刻,你我内心的惊喜都写在了脸上,太神奇了。
“又见炊烟”负责人李言欢就是本地人,他告诉我们,蛤蒌煎蛋仅仅是其中的一道菜,围绕蛤蒌“挖掘”出来的菜品还有很多,蛤蒌牛肉饼、蛤蒌炒田螺都是很受欢迎的。而本地人以前习惯做的蛤蒌粽子,在“又见炊烟”成了必点菜。
在竹林观赏肆意生长的蛤蒌,满足了你的怀旧目光;而在竹林下品尝蛤蒌菜品,是不是同样满足了你乡愁的味蕾呢?
圭江陶社“玩泥巴”的大人孩子们
来到正对着“又见炊烟”广场的圭江陶社时,周末刚过,来“玩泥巴”的游人不多,工作人员正埋头整理新一批刚出炉的陶器,做必要的后期加工。工作人员说,周末是陶社的忙碌期,不仅小孩们玩得不亦乐乎,就连大人们也乐得卸下工作的烦扰,一个个大孩子般地玩起泥巴来。
陶瓷制作在北流有很久的渊源,到今天,北流日用陶瓷被发扬光大,名扬国内外。这样的文化传统,成为木棉村今天“又见炊烟”的亮点之一,更成为“乡村传统工艺振兴示范基地”“北流市青少年传统手工艺实践基地”。
陶社里,无数或大或小,或稚嫩或拙笨或精巧的陶器琳琅满目。“有点遗憾,江苏有宜兴陶,钦州有坭兴陶,我们北流陶器的品质不比他们差,名气却没有响起来。希望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下,本地陶器能越来越出名。”正在拉陶坯的一个师傅,笑说希望以后由木棉村“又见炊烟”创建的“圭江陶”成为中国陶器的另一大品牌。
竹林“木棉书馆”你陶醉了吗?
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倘若你的居所就身处竹林,尤其你的书房掩映在清凉的竹影中,会不会每每尚未翻开书就已“书不醉人景自醉”呢?
这里的木棉书馆便是这样——透过落地玻璃,稍远处是浓稠的竹林,挨近玻璃的,是一池锦鲤,池中点缀着睡莲。看书看累了,抬眼望去,远看近看都是怡然,不知有多美妙。
书馆不大,藏书却达到了3万册。容量居然有那么大?原来,书柜从下一直“长”到天花板呢,这样一来,整整两幅墙就成了书墙,五彩斑斓的,视觉冲击十分大。那么高的地方怎么取书?朴实的木棉人早就准备好了一架竹梯,就在墙角处立着,要是大人,直接爬上去取书便是,小孩子可不行,必须要唤来大人帮忙的——如此乡村图书馆,充满了书山的意味,充满了阅读的情趣,充满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引导智慧。
其他
走进竹林深处,一间设计古朴的平房特别有意思——“南狮印象”,在这里,小娃娃可以玩剪纸,大人可以玩狮子头制作。舞狮是几乎遍及广西各地的风俗,在DIY的乐趣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喜欢的人可不少。
一间刚装修完毕的房子,那是电商小院,准备用电商的形式来展示北流22个乡镇的特产,既可以现场取货,也可以通过快递的渠道。
即将投入建设使用的还有两个大棚。据说啊,那是充满了研学意味的场所,用来教小孩做豆芽、种蘑菇。嘿嘿,光听着都想去看看。
你的乡愁是否无处安放?走进“又见炊烟”,玩玩古朴的陶器,看看幽静的竹林,尝尝喷香的农家菜——也许你会和我一样,感叹岁月的美妙,感叹生活的美好。
新闻推荐
哇,我们学会扎稻草人了看,这里的鱼还真不少瞧,我摘的果最大▲快来,给我拍张照。▼耶,我抓了一条大鱼啦。采风活动稻田合影才艺...
北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