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对硬化道路进行维护
从北流城区出发,行车经过20多公里的路程,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就出现在眼前:一栋栋白色小楼掩映在绿树花丛中,三三两两的村民或在百香果园里施肥除草,或在梯田里撒网捕鱼……这就是北流市大坡外镇古哿村。
2016年1月,北流市公安局与古哿村结对帮扶,3年过后,该村168户贫困户全员脱贫,顺利摘掉贫困帽子。
要致富先修路,全村硬化70多条道路
“路难走,只能靠种田度日。”40多岁的古哿村垌顶组贫困户陈某说到以前的日子一脸苦楚。陈某20多岁到广东打工时认识一女子,初次回村,女子看到他家一贫如洗,进城要走几个小时的坑洼山路,怎么都不愿意和他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两人的三个孩子相继出生后,女子外出打工再也不愿回来。
2016年,北流市公安局与古哿村结对帮扶,寻找最佳的脱贫方式帮助村民走出贫穷。“要致富,先修路,只有把路修好,才能带动群众致富。”北流市公安局党委多次考察古哿村后提出解决村内贫穷的首要举措。
北流市公安局多方筹措资金,开始了村道硬化工程,拓宽路面,减少弯道,硬化路面。截至2019年底,全村共修建水泥硬化路70多条60多公里,帮助村民将路修到家门口。路通了,村民致富有了奔头。
引领村民发展特色农业
古哿村四面环山,山泉自上而下汇流到山脚,水源十分丰富。村民素来有在房前屋后的水窝或稻田养鱼的传统,北流市公安局帮扶干部因势利导,在原有传统养殖方式基础上,创新养殖方式,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
68岁的李大叔的儿子前几年因病去世,长期治病所欠下的医疗费和孙子孙女上学的费用一度压得他喘不过气来。2016年,在扶贫干部的谋划下,村里办起了经济合作社,负责农产品销售。李大叔将自己养的鱼通过合作社卖到山外,由于他的鱼是靠冰凉活泉水养殖,鱼肉鲜美,价钱也卖得高。
尝到甜头的李大叔“嗅”到了商机,在北流市公安局的帮扶下,在家门口有水流过的山地里开垦出梯田,引水种稻的同时也在田中放养鲤鱼。“这片梯田差不多有1公顷,每年能卖400多公斤鲜鱼,鱼价基本是每公斤25元左右,一年卖鱼的收入就有一万多元;鱼苗一窝能卖300元到400元;田边养蜂一年也带来一定创收……”李大叔家里的收入越来越高。以前李大叔家住的是3间10平方米左右的矮泥房,在扶贫干部帮扶下申请到了建房补贴,如今住进了新楼房。
近几年,在北流市公安局帮扶以及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古哿村打造了三大名特产:古哿鱼、古哿鸡、古哿猪。同时,依托本地特有的优质大红八角、百香果等果树种植,大力发展田园采摘、农家生活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积极向田园综合体转型,打造新的致富增长点。
去年,古哿村有70%的农户用鱼塘、稻田生态养鱼,水产养殖总面积达26.7公顷;生猪存栏约400头,鸡存栏约2000羽,种植八角266.7公顷,种植百香果约26.7公顷。全村人均纯收入4200元;通过资金入股、道路维修等方式,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3.6万元。
(记者 黄清 通讯员 阙海斌 林展伊)
新闻推荐
诗歌进高校五月读诗会现场。本报讯(记者曾昶)5月31日,由广西作家协会、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玉林市作家协会主办,漆...
北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