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竹村党员参加义务劳动
独竹村别墅式的民居。
新石组道路硬化通车,独竹村人出行更方便了。
北流市塘岸镇独竹村距离北流市城区2公里,是北流西南面城郊的结合部,共1713户6242人,主要的经济作物有荔枝、龙眼、沙糖桔等。全村有水田2700亩,山林3820亩,坡地1100亩;水果种植面积7092亩,年总产量一百万多公斤。该村独竹城1997年被评为自治区卫星城;2001年成为北流市独竹工业园,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现拥有工业企业10家。
独竹村有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规划整齐的民宅、绿意盎然的绿植、景象繁忙的工业区、美丽的月亮山,您漫步村中,就会觉得轻松自在,羡慕农村人现在的美好幸福生活……
村干部积极谋划,村民收入步步高
独竹村村民陈猛是村里沙糖桔种植户,有自己的种植基地,他说:“以前种出来的果很便宜,拉到街上又卖不了几个钱。辛辛苦苦做一年也只能是勉强能够温饱而已。”后来村书记罗统文出点子,帮他和其他村民创建了沙糖桔种植基地,还通过互联网+的模式联系电商找销路。现在,陈猛的沙糖桔种植基地现在已是一片片绿油油的桔子树林,到收获的季节,这些桔子树挂满了金黄色的果子,亩产量约2500公斤,每亩的收入10000元左右。
“遇上了好的时代、有好的政策惠民、有村干部扎实肯干,我们农民才过上了好日子啊!很多户村民都住上别墅和楼房。”陈猛总结现在的幸福生活的根源说。罗超、覃祖池等村民的几百亩沙糖桔基地收成年年增长。目前,独竹村沙糖桔年产值达600万元。独竹村不仅有沙糖桔基地,还有荔枝基地、龙眼基地、肉牛养殖基地、肉鸡养殖基地、鱼类养殖基地、肉猪养殖基地共7个特色化基地;全村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2000多万元,有效带动了全村人种养致富。
独竹村临近县城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无商不活,无厂不富”,罗统文说:“要使村民真正富起来,工业必须跟上来。”2000年,他抓住北流市独竹工业区落户独竹村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采取“引凤筑巢、引凤归巢、筑巢引凤”等形式吸引项目和资金,四处游说,积极发动本村老板、经济能人回到独竹村兴办企业。毛织厂老板陈玉金是本村人,在村干部的游说下回乡办厂,陈玉金说:“以前我们村发展条件不好,很多人都外出创业,后来政策变好了,在村干部鼓励下才回到独竹村办企业。能够回到家乡创业我们也是非常开心。”在村干部的穿针引线下,掀起了本村经济能人回家乡办厂的热潮。目前,独竹工业已形成园区式发展,入园企业有广西恒科药业有限公司、德兴纸品有限公司、北流市景顺彩瓷厂等10家企业,年产值1亿多元,为村民创造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多元, 一举成为塘岸镇的致富示范村。
美丽新独竹,处处欢歌笑语
在大力发展农业种植和工业经济之余,独竹村也加强了村级文化事业建设。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之后,村干部发动村民集资、经济能人赞助,在独竹村村委会门前广场荒地上建成了一个面积200多平方米的村级大舞池。罗书记坦言:“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村民实现幸福和谐的根本。”除了村委会这个“村级大舞池”外,还在石根坡、独竹开发区、黄岭山等6个生产组因地制宜建起简易的“组级小舞池”。村支部还建了露天OK厅,村里共有6个文艺队,文艺队员有300多人,闲暇时全村各处都能见到村民跳舞、唱歌的身影,村民黄启清说:“现在我们村的生活好过了,村民娱乐有地方去,男女老少都开心。”
近10年来,独竹村坚持走工业返哺农业的新型化农业路子,狠抓基地农业的发展,以基地带动农业,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独竹村也是塘岸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北流市文明村、创先争优示范村。谈起以后独竹村的发展,罗书记说:“现在村民的日子好过了,我们要把环境搞得更美,让城里人到我们村来体验新农村生活,下一步我们独竹村要搞生态旅游建设。”
目前,独竹村规划以月亮山为轴,围绕月亮山的旅游开发积极进行生态旅游新村的建设,在马山半山腰的空地上建设游乐园,形成旅游、娱乐、休闲集结地,把独竹村建设成城市居民假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记者 黎颖 通讯员 陈印基)
新闻推荐
一湾圭水恋北流梁迅/摄北流陶瓷李国伟/摄民乐镇农民工创业园内竣工投产的柯顺电子厂一角梁进维/摄铜石天印佛光耀卢...
北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