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粤东会馆"款消防水柜。民国"粤东万顺号造"铜水枪及枪身铭文。以木为主要房屋结构材料的古代中国,消防工作一直都是一件不容忽视的大事。虽然人们在建筑构筑时,就已经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并通过采用防火隔墙、设置水塘等方式来进行防火工作,但在实际生活中,火灾的爆发频率及毁伤程度依然很高,亦需要其他专业性的消防工具和消防人员来进行必要的补充,以备不时之需。
“在清代,广西城市所使用的消防工具主要是木桶、木盘、水缸、火钩、挠钩、麻搭、短梯、铁锯、水铳等落后低效的传统灭火器具。及至晚清,随着西方技术的引进与革新,半自动手摇灭机、消防水龙、蒸汽抽水机、灭火汽轮等近代高效专业灭火器具才相继被引进和使用,而这无疑是广西消防事业在近代化过程中器具技术层面的一大飞跃。”(引自:侯宣杰,清代广西城市消防事业考论)
玉林地区的消防用具革新,亦从晚清开始,革新的引领者则是玉林当地的粤商。玉林的近代消防用具譬如水柜、水龙等,很多皆采购自粤东地区,由粤东商家生产,最先采购和使用的也多是在玉林从事商业经营的粤商。
民国“粤东会馆”款消防水柜
民国“粤东会馆”款消防水柜,长1.48米、高1.41米、宽1.12米,重344千克。整体呈“凸”字形,底层为长方形盛水池,下部以4个五幅铁轮承托,水池上部为长方形装置盒,盒内为手动压式抽水活塞水泵,左右两侧为活动压力手柄,在工作时,两人分站两侧,一上一下协力运作,就可使水向远处喷射,高度可达10米。水柜正面书写“粤东会馆”四个大字。
《北流县志》载“解放前,北流县城有街道12条,每街组织一个义务消防队,由工商会资助及领导,每队备有大水柜1台、水龙3条,并配有火丫、火钩、大刀、斧头、水桶、铜锣、号角等物。民国26年(1937年)成立附城消防队,义务队员196人,有人力水唧筒16具、大水柜4台。”作为民国时期在北流商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粤商,“由工商会资助及领导”的街区义务消防队必有粤商的身影,而这台粤东会馆水柜除用作粤东会馆自身的消防用具之外,也是当时负责北流县城粤东会馆所在街道消防安全的义务消防队所用的消防用具。
而在玉林,早在“清末宣统年间,鬱林粤商就曾自费购买消防救火水柜并建立消防制度,为防火作出了贡献,乃是地方上消防设施的创举。”
粤商利用自己的资金购买近代消防工具,实现了对近代广东先进消防设备的引进,不仅带来了粤地先进的消防工具,带动了当地消防事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升级,同时粤商利用所购买的近代消防工具切实担负起了粤东会馆所在地域的消防事务,极大地保障了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民国“粤东万顺号造”铜水枪
民国“粤东万顺号造”铜水枪,长132.1厘米,直径5.1厘米,重2.526千克,为1998年北流市北流镇大燕塘村征集。水枪铜质,分枪头和枪身两部分,枪头部分前细后粗,枪身则大小均匀,前后分布有两道铁匝,枪身靠近枪头处有一长方形(旗形)开光,开光内从左至右,铸有竖排文字四行,共22个字,内容为“粤东佛镇昇平街,万顺号精工巧造,灭火水龙铜枪,发客。”从铭文来看,铜水枪的制作者是广东佛山的商家,但却在北流使用、流传,说明了玉林近代消防用具的主要来源为粤地。
以上两件近代玉林消防用具,一件为粤东会馆所有,一件为广东佛山生产,两者不仅见证着近代玉林消防事业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展现了粤商对近代玉林公共事务的强大影响力和作用,揭示了近代玉林与广东在经贸、文化方面的紧密联系。(通讯员于少波)
新闻推荐
农村医疗水平是全民关注的重点民生问题,在注重提升硬件的同时,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升也是发展的重点。随着群众对医疗卫生需求的日益增加,村卫生室设施设备缺乏、医疗水平低被列入“群众最不满...
北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