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讲稿《唐宋诗词的现代意义》,成了我近段研读的重要文本。莫先生认为,之所以要区别于传统的称谓“唐诗宋词”,是因为这两种文体在唐宋都兼重——唐诗现在保存下来只有5600多首,《全宋诗》收录25万首;不仅宋代人的词艳丽多姿,晚唐五代温庭筠、韦庄也写出词中精品。那么,千年前的诗人词家写出的简短有韵律的文字,除了能怡情畅志、增长见识,对于处在信息时代、网络世界的读者有什么启示作用和指导意义呢?
下面,我将从李白、杜甫、苏轼和辛弃疾的诗词里寻找一些“普世价值”。
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静夜思》是妇孺皆知的李白代表作,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乡愁情节的典型代表。但思乡心切的李白,他的诗歌最具代表性意义的是展现昂扬奋发的精神和一种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在《早发白帝城》中,他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只有力争上游、目标坚定、精神向上的人,才会不屑于做眷恋家园的“猿猴”,不满足于自得其乐,他的生活永远在远方。他敢于向世人宣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们今天处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今天是穷光蛋,明早醒来变富翁”是常有的事,但处在既没有股市又没有房地产的唐代,李白的这个誓言,只能说是对自己充满信心。尽管,李白诗中也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和“多歧路,今安在?”的苦闷牢骚,但这只是短暂的,其主题仍然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
仁爱——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是“诗圣”,所谓圣,心中就不能只装下自己的安危荣辱,而是“肚里能撑船”,具有仁爱之心,以关爱天下苍生为己任。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惊天一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真是令人振聋发聩。要知道,杜甫生逢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的历史关头,一生可以说劳碌奔波、穷困潦倒,秋夜寄居在破茅屋下,连棉被都被雨淋湿,挨不到天亮,灵感里却不是自己的“梦中豪宅”,而是渴盼让天下百姓都能住上“安居房”。这种“人要关心他人,要关心社会,特别是要关心弱势群体”的伟大情怀,正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最主要的正能量。
潇洒从容——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的思想非常复杂,也非常丰富。他既深受儒家淑世精神的影响,在朝为官时风节凛然,在地方上任时政绩卓著;又从老庄和禅宗那里接纳了脱俗独立的自由精神。他一生屡经磨难,三度流放,从广西北流市过“鬼门关”赴海南,几乎没有生还的希望。但他不忘以宽广的胸襟拥抱生活,以洒脱的态度看待人生。65岁上从海南岛北归,在自题画像诗里总结一生的“功绩”,只是淡淡地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要知道,此三州可是他的谪官之地,而且越走越偏远,越走越艰难,越走越茫然。苏轼的人生态度,我们可以从他的诗词里窥见一斑。如《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恋儿女情长,但求亲情常在,“柏拉图式的爱”也很温暖;《蝶恋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不耿耿于眼前的失败,不戚戚于一时的困惑,总孜孜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辈子都在追求新的层次、新的希望、新的理想;《浣溪沙》:“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生命长度由天定,生命宽度由人拓展,生命高度由人支撑;人生难免遇到天灾人祸,难免身处逆境绝境,东坡居士总是教诲大家要坦然面对,要淡然处之,他在《定风波》里直言不讳:“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翻不过的坡,一切痛苦和辉煌都如过眼烟云,不必过分在意。
爱国敬业——了却君王天下事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南宋皇帝偏安一隅,文人骚客大都沉湎于红灯绿酒舞榭歌台,武士大都乐于防御鲜于主动进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一曲《题林官邸》,画尽当时众生相。陆游、岳飞和辛弃疾可以说是特例,辛弃疾更是南宋词坛上罕见的雄豪英武的侠士。初中语文教材里选用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作者经历的战斗盛况、报效君恩的雄心抱负、勉励友人杀敌立功的情怀,一一跃然纸上。古人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了却君王天下事”,其实就是守土护疆、保卫家园、捍卫民族尊严。在国家积弱、民族危机时刻,辛弃疾始终以报效国家、收复失土为己任,词中满是雄豪的基调、主题。如《贺新郎》:“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烈士豪情,视死如归,读来不觉潸然泪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到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勇于担当,富有责任感,到老也要为国分忧,为民纾难,令人肃然起敬。
李杜苏辛的诗词所具有的审美价值毋庸赘言,关键是他们的思想价值取向,对于提升当代人的人格境界、人文素养,仍然具有熏陶作用。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无声的。这些古老的诗词,不仅没有跟现代读者产生距离,反而是活在现代读者心头活的文本,这是它最大的现代意义。
新闻推荐
消防员在消防车上架梯救人。韦功兵 罗名 摄今报南宁讯(记者苑长军)7月2日凌晨,北流市二环西路一栋自建房突发大火,一楼出口被封堵,14人被困。消防员兵分两路,20分钟后救...
北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流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