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已成为玉林市农业的重要产业。宽敞明亮的制种试验车间,先进的可控温度设备……市微生物研究所实验室里的一切让人印象深刻。近年来,众多菌种就是在这里试栽成功并向全市推广。“十二五”期间,玉林市食用菌产业不断做强做大,面积、产量和产值连年创历史新高。统计数字显示,今年的栽培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达到了1035万平方米、10.24万吨、8.95亿元,产值是2010年的两倍,为玉林市的农业生产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
基地引领
产业增效、菌农增收
这几天,正是食用菌生产的关键时期,市微生物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忙着下基地,指导企业和菌农进行生产、管理,位于北流市塘岸镇的健勇木耳栽培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基地就是他们得帮扶对象之一。
近几年来,健勇木耳专业合作社在市微生物研究的指导下,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记者看到,15个菌棒培植大棚依次排开,菌棒上的毛木耳长势良好,旁边的菌棒制作车间堆满了各种原料,整个基地约有两万多平方米,颇有气势。
“2011年我们年产菌棒不到10万棒,今年仅凉亭村基地年产菌棒就将达120万棒,加上贡塘村基地每年40万棒,合作社年产量达160万棒左右。”合作社股东之一温志勇自豪地说,合作社前景良好,大批菌农从中收益。罗安生就是其中之一,他今年初加入合作社,认领了5万棒毛木耳菌种,年收入至少有5万元。”据了解,健勇合作社建设的这两个基地,带动农户40多户约200多人种植毛木耳,促进了当地菌种增收。
健勇合作社其实是玉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公司+基地+农户”,时下在全市还有10多个这样的专业合作社,它们成为玉林市食用菌产业的重要力量。“通过示范基地推广良种良法,带动各地农户进行食用菌生产。”市微生物研究所卢所长总结到,这可有效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5年来,玉林市已建成食用菌示范基地4个,其中,市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和木耳试验示范基地,就以“规模较大、效益较好、辐射较强”在业内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规模、品牌、技术”并进
力推产业发展
“‘十二五\’期间,玉林市食用菌产业一个显著特点是朝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卢所长介绍,近年来,玉林市食用菌生产正由过去的千家万户、分散型、小规模,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转变,大批社会资金、市场能人加入,加快了行业发展。期间,天原生物科技、精准食用菌种植、喜盈田农业、益康食用菌种植、绿康食用菌、群丰菌业种植6家食用菌市场主体先后创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正是在企业的带动下,玉林市的食用菌产业加快着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进程。
规模在扩大,品牌创建也不遑多让,取得了突破。“以前玉林市只有菌种品牌,没有产品品牌。”卢所长介绍,5年来玉林市在做大做强“玉微牌”、“竹山牌”、“兴忠牌”等菌种品牌的同时,还创建了“天原菌业”、“精准牌”、“益康牌”等一批食用菌产品品牌。尤其是天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天原菌业”秀珍菇,在华南地区已成为著名品牌,树立了市场好声誉、取得好效益,也增强了玉林市食用菌的竞争力。
扩规模、创品牌的同时,近年来玉林市多项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加注了新动力。期间,玉林市发挥市微生物研究所、食用菌综合试验站、经作站的技术优势,完成了10多项技术创新、6项专利技术,并编著了6册技术丛书,推动了食用菌产业发展。
“十二五”期间,食用菌栽培原料本地化应用、食用菌优质品种推广应用、秀珍菇反季节栽培技术、食用菌钉型菌种应用技术、双孢蘑菇智能调控生产技术等5项科技创新和成果,已普遍推广至玉林市食用菌行业。其中,双孢蘑菇智能调控生产技术就利用智能环境控制系统,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实现信息化控制,实现了全天候、无人值守、信息化控制生产,产量高达15公斤每平方米,较传统方式有很大的提升。为食用菌产业融入“互联网+”提供了新思路。
新闻推荐
...
北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