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让农民增加了收入土地流转、房屋出租、外出务工、金融投资……随着增收渠道的不断增多,城乡居民的钱袋子也随之鼓了起来。据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玉林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458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1468元,增长11.2%,城乡居民迎来了又一个“增收年”。
多样的增收渠道,培育出“多薪”农民
本月初,位于“五彩田园”鹿塘社区的荷塘农庄开业迎客,农庄开在景区一栋岭南特色的小楼中,两层半,每层200多平方米,楼前鱼池、小桥和斑竹石路设计精巧,十分雅静。小楼是村民朱有东2011年建的,去年年底,他将楼房出租给旅游公司开办农家乐,月收入上万元;同时朱有东就在该公司做安保,月薪1500元;此外,朱有东去年加入了土地流转合作社,转租了自家的三亩多地,年租金约2000元/亩。
如今的朱有东,扮演着房屋和土地的“出租者”和“打工者”多重角色,钱袋子日益鼓起来。“家里的人都出去打工,出租房子和土地让我们多了两份固定收入,现在每年比以前增收了十多万元。”朱有东告诉记者,以前收入仅靠种地和打散工,极不稳定。
目前,鹿塘社区大部分村民的土地95%以上得以流转,土地租金也统一达到了近2000元/亩。在玉林市,类似朱有东这样的农户不在少数,不少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外出务工等,成为了“二薪”甚至“多薪”农民,增收的速度超过了城市居民。记者从国家统计局玉林调查队获悉,随着农民工用工价格、果蔬等价格的上涨和养殖业的扭亏为盈,农民增收较为明显。
据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玉林市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1468元、增长11.2%,增速位居全区第三,绝对值与增速均高于全国及全区水平(全国为8297元、9.5%;全区为7570元、9.7%);2009年至201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531元增加到了931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5年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前三季,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区首位
早年兴起的是炒股热,当下互联网金融则日渐成为投资理财新热点,而依靠微信朋友圈的人气来经营产品的微商,更以铺天盖地之势占据了市场的一席之地……在玉林,一些城镇居民在上班的同时,还通过炒股票、买基金、开网店、做微商等其他投资经营方式开辟副业,从而实现了多重收入。
市民袁女士是今年年初踏入微商行业的一名年轻白领,她在公司做着文员还兼职做微商。“帮同事、朋友代购多了,与其给朋友介绍客户,不如自己也做微商,这些同事、朋友也就成了自己的客户。”袁女士说,虽然起步不算早,但短短几个月已积累了一批客户,赚得比工资多。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玉林市居民利用网店、微商等电商平台经营农副产品、服装电器等的范围不断扩大。在北流市,从2009年至今,大大小小的水果网店已发展到150家以上;在沙田柚的盛产地容县,也同样兴起了一批电商,据当地水果部门不完全统计,该县目前至少有20多家电商在网上经营沙田柚、百香果等水果。他们成为了居民增收的一大新渠道。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玉林调查队获悉,支撑居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其中工资作为居民增收的重要指标,今年玉林市的绩效工资水平比去年有大幅提高,且在三季度全部发放到位,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支撑较为明显。而家庭经营性、财产性、投资性收入等多种增收方式,则让城镇居民的收入较之往年又上了一个台阶。
据了解,2015年前三季度,玉林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458元、
增长8.5%,增速位居全区第一(全区20325元、7.3%),增速略高于全国8.4%的平均水平。
新闻推荐
准备打捞上岸...
北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