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海
连日来,演员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成为舆论焦点。一同走到聚光灯下的还有中国知网——较同行更高的毛利率、在学术界垄断地位以及高收费等再次引起争议,有学者甚至公开声讨中国知网的论文“垄断生意”。据媒体公开报道,中国知网的涨价幅度每年都在10%以上,多地高校都曾出现过停用知网又重启的情况。作为国内知名度与论文载量都排列在前的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属于清华控股旗下公司,2017年度营业收入达到9.7亿元,毛利率61.23%。
中国知网是我国最大文献数据库,其收录的文献总量超过2亿篇,只要用中文做学术写论文,就绕不开知网。“无知网不论文”“我们不生产论文,我们只是知网的搬运工”之类调侃的流行,就证明知网是论文写作的刚需。而对于它的指责甚至是谴责,在这几年屡有出现。不少人质疑,知网利用、滥用其在国内中文学术文章检索服务市场的支配地位、垄断地位,把学术变成纯粹的商品,赚取暴利。现在翟天临被打假,围绕知网垄断、暴利所展开的质疑是否也应受到足够的关注与回应?
中国知网不应以论文查询牟暴利。一方面,它所收录的文章大部分来自其购买了版权的期刊,现在还有大量报纸发表的理论、评论文章,不向作者支付费用;其余部分则直接来自原作者,向作者支付较低稿费,博士论文著作权人一次性获得面值为400元的知网阅读卡和100元现金,硕士论文著作权人一次性获得面值为300元的知网阅读卡和60元现金。它汇聚的学术成果并非自己生产,只是公共知识的搬运集散地,没有理由拿来攫取暴利,象征性收点中介费就足够了。何况,它也有海量论文资源是作者无偿共享的,或是散落于各个媒介后被它抓取去无偿使用的,有偿采购与无偿使用两相抵消,成本又会高到哪里去?
另一方面,中国知网的会员太多,会员从高校学生到教育工作者、科研人员、企业中层、图书馆等,它追逐高额利润甚至暴利,势必会让会员们的日子不好过,影响这些用户出科研成果。这些年,中国知网价格猛涨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包括北大在内的多家高校图书馆都直呼“用不起”,多地高校都曾出现过停用知网,为学术研究又不得不重启的情况,这正常吗?学术研究本就是为了公共利益,知网怎能如此坐地涨价,致使知网建立的初衷——共享、传播学术成果,受到不小的制约?
一个数据库网站的运营维护,恐怕花不了多少钱。然而,知网被有关部门批准为我国唯一的正式出版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电子期刊,正因带有唯一性,就限制了用户选择使用其他数据库的自由,知网也就有了利用垄断地位肆意涨价的底气。现在这种局面该得到扭转了。对知网的垄断地位和过度逐利,相关部门应给予干预和调节,比如制止其对论文查询下载服务虚高定价,强制规范作者稿酬的分配机制,限制其获得学术论文的独家使用权,限制其不合理地歧视不同使用者,等等,让知网承担足够的社会责任。
抛开知网来说,可以扩大学术资源的免费使用范围,以降低学术研究门槛;大力发展其他论文数据库,可考虑实行免费数据库和商业数据库“两条腿”走路;还要加快与论文数据库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新闻推荐
【观察者网风闻社区原创文/如果我是DJ】今晚的湖南台元宵晚会,不少人一整晚都在等这个节目:现场视频终于来啦!视频在这里:h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