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是根据贾玲亲身经历改编的缅怀妈妈的小品。师文静
很多人觉得喜剧嘛,就是专门让人发笑的,但最近几期《喜剧总动员》却偏不。节目中呈现的《遗失的美好》《蒙上你的眼》《九儿》《太想爱你》《我叫安德烈》《你好,李焕英》等小品都让观众潸然泪下。于是就有观众质疑,说好的是“喜剧”,为何偏偏上演悲情戏码?这种做法名不副实,违背了节目的初衷。真是这样的吗?其实,历来伟大的喜剧都是悲剧,如果没有悲情的存在,喜剧或许就不能升华,甚至不能引发共鸣了。
《蒙上你的眼》讲的是狼和狗的“情缘”,狼和猎人的狗各种斗嘴皮子,观众看得哈哈大笑,而当猎人真的来了后,为了保护唯一一只狼群的后代,狼们纷纷倒在枪口下时,惨遭围剿的狼群立刻引起观众的同情。很简单,观众在这个作品中找到了小人物、弱势群体的共鸣,有了共情了,笑果也就转化为泪点了。《遗失的美好》中,杜淳和张小斐各种搞笑的故事,其实都是为了唤起后者的记忆,最终为那句“如果有一天,我忘记了你,你是否一如当初承诺对我不离不弃;如果有一天,我不再健康,你是否不畏风雨陪伴到底”做铺垫,让观众情绪爆棚。
虽然不少节目存在刻意煽情的嫌疑,但是我们也不能就此否认喜剧不应该掺杂悲情,或者喜剧就是纯欢乐的。卓别林的作品之所以伟大,就是让观众在笑的同时感受到小人物的悲怆。高级别的喜剧,都是在无声中让你觉得悲凉。如大家都熟悉的《大话西游》,很多人是当搞笑剧来看的,但“一遍烂,二遍笑,三遍哭”的魔咒戳中很多观众,看似是喜剧,但是它骨子里却是悲情的。
陈佩斯在很早的时候就说过“喜剧都有一个悲情的内核”,所以喜剧让观众哭是自然而然的。因为喜剧从创作到笑料设置,是需要自嘲和自虐的。为了效果,演员把自己变成弱势,从而与观众产生共情,感受到笑中有泪。
虽然喜剧有一个悲情的内核,但不意味着最后一定要走到煽情这一步。上述小品中,除了《你好,李焕英》中的哭点是演员情感一路铺垫下来的,其他作品都有最后强行上演悲剧的毛病,算是比较低级别的喜剧结构。相比陈佩斯、梁左、赵丽蓉等开辟的小品黄金时代,这些作品展示的悲情内核还是太弱了。陈佩斯的小品最后都是将要煽情或者马上让观众流泪时,及时刹车、留白,绝不会让节目走到演员们抱头痛哭的阶段,比如《警察与小偷》。在一个喜剧演员需要影视明星来替补的时代,要想实现“真正的喜剧是悲剧”这个内核的东西,喜剧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闻推荐
刘雨涵娱乐圈真是不太平,一会儿丈夫撕老婆,一会儿徒弟撕师傅,现在又上演丈母娘撕女婿“明星狗血家庭剧”。事发时大家都群情激昂、义愤填膺,但还没等吃瓜群众缓过神来,当事人就已经翻篇开始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