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热点 娱乐八卦 明星新闻 电视剧 电影 综艺 音乐
地方网 > 娱乐 > 娱乐八卦 > 正文

【时代先锋】矿山走来的活雷锋 ——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的故事(一)

来源:安徽工人日报 2016-10-25 15:32   https://www.yybnet.net/

图为郭明义在工作现场本报记者 杨登峰 摄

8月10日,郭明义在采矿场指挥运矿车通过。养路护路工作看似简单平常,但对整个矿场的生产至关重要。本报记者 杨登峰 摄

9月4日,郭明义在他捐助的小学生吴一凡家里指导功课,因为有“郭爸爸”帮助,家庭贫困的吴一凡重新走进课堂。本报记者 杨登峰 摄

   

一米七的个头,微驼着背,黝黑的脸……仅凭外表,眼前的这位中年男子,很难让人将他与“新时期活雷锋”、“孟泰传人”等散发着英雄气概的称号联系在一起。

然而,那不经意间露出的纯真笑容和悲悯眼神,却有着无比强大的磁力,吸引着人不由地去探究:在这个平凡的身躯深处,到底蕴藏着怎样的不凡品质和力量?!

2010年9月,我们走近了他——郭明义,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

——工作28年,无论做什么都是标兵能手,任采场公路管理员15年,每天提前2小时上班,整整多干了5年的工作量;

——坚持20年无偿献血,累计逾6万毫升,相当于自己身上血量的10倍;

——1994年开始投身希望工程,捐款达12万元,资助了180多名贫困孩子上学;

——发动身边工友开展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捐献造血干细胞、成立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已有5800多人参加了他的爱心团队;

……

数十年不变的执著和坚忍、付出和真心,终于酿成壮美绚烂的人生硕果。在这个收获的季节,他的故事昭示:有一种精神,穿越了变迁的时代,非但不朽,反而常青!

采场公路就是郭明义的命,他是用心和情一寸一寸地去丈量、去呵护

郭明义总是走在路上。

每天清晨,5时刚过,他从樱山镇最北端的家里出发,步行到地处齐大山镇调军台村的采场,近5公里的乡镇公路,要走40分钟。

进入采场,是更加难走的采场公路:弯弯曲曲,高低起伏,随采矿作业进展时时改变走向,重达数百吨的电动轮大型矿用生产汽车驶过几趟后,刚刚还平整的路面立马变得坑坑洼洼,个别路段开始坍塌……郭明义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着,遇有情况的路段,便放慢步履,用脚仔细地转着圈去踩,就像医生拿着听诊器,一会儿听听前胸、一会儿听听后背似的。

工友们说,采场公路就是郭明义的命,他哪是用脚板走,而是用他的心、他的情,一寸一寸地去丈量、去呵护!

齐大山铁矿是目前亚洲生产规模最大的铁矿山,每年转运、输出矿石达5000多万吨,全赖这条采场公路。因此,一旦公路出现阻塞或断裂,不仅给矿山生产带来致命影响,也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这要求公路管理员不能有任何闪失。

郭明义至今记得,1996年,齐大山铁矿咬紧牙关进口的33台电动轮全部投入使用,这些被矿上视为宝贝的大型机具,自重加上载重量,每车都在300吨以上,对采场公路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反之,电动轮每辆价格都在千万元以上,一个轮胎就近20万元,路况好坏又直接影响到车的保养和维修。矿里决定配备一名专业技术干部,主管公路设计、建设和管护工作,但他必须既懂得大型生产汽车技术性能,又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吃苦精神。组织上选择了刚刚出色配合外方专家完成电动轮组装的郭明义。

“我必须对采场公路负责,否则就辜负了大家的信任。”这位始终保持着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一军队作风的“退伍老兵”,在心中这样告诫自己。

然而,做一名负责任的公路管理员所需担负的艰辛乃至危险,仍远远超出了预料。

露天采场的作业平台都是边形成、边生产、边消失,不能建固定的休息室,因此没有任何遮挡。无论突降暴雨暴雪,还是大风刮得人睁不开眼,想找个躲避的地方都没有。而且,修路作业的性质决定了,越是天气恶劣,采场道路维修就越不能停下来,工作的任务就越重。

低于地面100多米的采场,就像一个小盆地,冬天时气温比外面要低5摄氏度,夏天比外面高上10来摄氏度。修路的工人们都是驾驶各种维修车辆,驾驶室内好歹还有冷热风,郭明义却只能每天在或寒风刺骨或热如桑拿的环境里工作。每到夏天,他脸上都要一次又一次被晒爆皮;冬天来了,又常常冻得满脸都长冻疮。

与一般公路管理员不同的是,郭明义每天指挥的尽是电铲、平路机、推土机、翻斗车等大型机具。特别是轮胎直径就近4米、整车高达6米多的电动轮,有15米左右的瞭望死角,一旦躲避不及,即便碾过诸如面包车、132型货车等铁家伙,司机都不会有任何感觉。

“郭大哥每天不停地巡路,穿梭在车辆间,光经过电动轮就得上百次,挺危险的。”31岁的电动轮司机陈晓峰说,但对司机们来说,只要看见郭明义,心里就踏实了,因为他总能知道路哪好、哪坏,第一时间组织抢修,一点不耽误活儿。

由于躲峰限电,矿里生产高峰安排在下午1时到第二天早晨8时,这意味着采场公路必须赶在每天下午1时前整修完毕。“如果按部就班地每天8点上班,然后再巡查道路情况、制定计划、组织工人整修,就很难保证全路畅通。”

于是,郭明义给自己立了一条铁规矩:每天至少提前两小时到岗。在这抢出来的两个小时里,把巡路、定计划、组织夜班工人抢修关键路段全部完成,这样等到8点钟白班工人到岗后,就可以集中精力指导全采场道路的整修,一点也不耽误生产运输。

东北的冬天不仅漫长,而且彻骨的冷。清晨5点来钟出发,郭明义只能摸着黑走,常常是走了半天也碰不到一个人。寂寞了,他就自己给自己唱歌,“既解闷,也壮胆。”

其实,作为专业技术干部,郭明义本不需要这么累的:公路管理员的职责是主管全矿采场公路的规划设计、检查验收和管理考核工作,没有要求必须每天到采场,即便到了采场,也大可不必和100多号修路工人摸爬滚打在一起,只需向现场负责人下达修路计划,然后检查验收就行,更没有要求每天提前来上班。

“不早点来看看采场道路的情况,我心里不踏实。另外,也可以给现场的夜班职工鼓鼓劲,大家争取在交班前多抢点活。”就这样,郭明义不仅每天最早出现在采场,晚上下班前还要磨蹭一会儿:对采场主要道路再巡查一遍,观测道路的平整度、坡度和宽度,为第二天一早的道路抢修做准备。

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严寒酷暑,整整15年来,天天如此。

“每天提前两小时上班,又不多拿一分钱工资,很多人不理解,说我傻有毛病,但为保证采场公路畅通吃苦我觉得自豪,看着车子跑得起来、能出活,那种成就感是他们体会不到的。”

有人作了统计:穿梭于全长40余公里、段高在66米到-135米、高差200多米的作业平台之间,郭明义每天步行至少在10公里以上,15年里走了6万公里,相当于长征路程的5倍!

矿里几次要给郭明义配巡路车,都被他断然拒绝。“我只有走在路上,才能把路踩准了。”

为了这份踩准,很多时候,他付出的绝不只是跋涉的艰辛和早起的困乏!

2006年8月的一个深夜,睡梦中的郭明义被窗外暴雨惊醒,突然想起白天巡路时注意到有一个坡道所处的山体容易滑坡,套上衣服鞋子就往门外跑。为了尽快赶到,他选择了最不好走却最近的一条路——一处只有在天气特别好时才能走的落差足有90多米的山坡,然而,瓢泼大雨中,这里根本无法行走。

郭明义是怎样连滚带爬地赶到作业区,他自己已经记不清了。但那晚值班的修路工人都记得,当时,大家正为抢修道路犯难:由于坡道狭窄,如果指挥上稍有偏差,推土机就会翻进坡底,搞不好就车毁人亡。平常大家都习惯由郭明义指挥,在这个节骨眼上,谁都心里没把握。当郭明义一身泥水、光着脚板站在大家面前时,在场的工友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些平日里铁骨铮铮的矿山汉子,此时只是任凭眼泪伴着雨水刷刷地流!“这种时候,只有郭大哥能来。”修路工人高森山说。

有什么能比发自内心的敬重和感动激发出更大的力量?!大伙儿在暴雨中全力投入抢修,仅仅用了两个小时,就排除了险情,保障了生产。

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大家都称郭明义为“郭大侠”,关键时刻便挺身而出。郭明义却说:“啥大侠不大侠的,不就是把工作干好嘛,这是每个人的本分。”

对郭明义而言,爱岗敬业是自己的人生追求,忘我工作更是自己的无悔选择。就像那一直向前延伸的采场公路,虽历尽重压,却始终坚韧地展示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并不是郭明义智商有多高、底子有多好,一切都源于他对事业的无限忠诚

郭明义真的是与采场公路有缘。

翻开郭明义的履历表,可以看到,他的职业轨迹确如采场公路,蜿蜒曲折,虽在起伏中下沉,却离“富矿”越来越近!

1982年1月,带着“学雷锋标兵”、“优秀共青团员”等在部队里获得的荣誉,23岁的郭明义复员到齐大山铁矿,凭着当了近5年汽车兵打下的扎实功底,成为当时很多工人羡慕的矿用大型生产汽车驾驶员;1984年,他被推选为汽运车间团支部书记;1985年又考入鞍山市委党校大专班脱产学习2年,毕业后,被调到矿党委宣传部任理论教育干事,成为一名干部;正当事业的风帆扬起之际,1988年企业改革精简政工系统,郭明义被“分流”了,下到最基层的机动车间任统计员兼人事员;1993年,齐大山铁矿扩建工程开工后,之前在矿英语强化班进修了一年的郭明义,担任了33台电动轮现场组装的英文翻译;1996年,随着电动轮投入使用,他成为了采场公路管理员,便再也没有离开……而与他同时期转为干部身份的工友,如今最起码都是正科级了。

外人看来的“挫折”、“吃亏”,郭明义却处之泰然,甚至是自己的选择。宣传部干事是副科级岗位,分流后矿里在安排工作时征求他的意见,郭明义当即表示:只要企业需要,到什么地方工作都可以。多年后,回忆起那段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起伏”,郭明义坦言自己唯一的担心“就是不知道新的岗位能否干好”。

恰恰这种源于责任的“担心”,催发出了无限的潜能。在齐大山矿,郭明义几乎成了“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代名词——

当一名矿用大型生产汽车驾驶员,他创造了全矿单车年产的最高纪录;

任车间团支部书记一年,他所在的支部成为全矿的标杆团支部;

被调任矿党委宣传部干事时,他撰写的党课教案在矿山公司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到机动车间做统计员兼人事员期间,他参加了统计员资格全国统考,是当时矿山公司唯一获得资质证书的人;

做英文翻译时,他出色的翻译能力和职业道德赢得外方专家的一致赞扬;

……

“只要是组织安排的活,他恨不得一个星期能干八天。”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党委书记杨靖波说,之所以样样工作都拿得起来、干得精彩,并不是郭明义智商有多高、底子有多好,一切都源于他对事业的高度负责和无限忠诚。

许多人都记得郭明义给外方专家当英文翻译那会儿的风采:电动轮现场组装涉及许多生僻艰涩的汽车机械设备方面专业术语,即便专职翻译也常常答非所问,郭明义却应对自如,成为外方专家最信赖、最有效率的合作伙伴。

其实,仅有一年矿办英语强化班培训功底的郭明义,下的完全是笨功夫:一个一个单词地对照着资料和说明书去翻译,再写在小纸片上,贴在家里每一个触目可及的地方,分秒必争地背,连上厕所时也不放过……这样,他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了有关专业英语知识。

1997年,矿业公司为提高采场公路建设工作水平,决定在齐大山矿搞试点,修建一条2公里长的星级公路。根据矿里给的时间表,只有工程机械连续作业才能完成工作量。这让负责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的郭明义心急火燎,情急之下,他向大伙“许诺”:只要大家愿意加班加点,超额完成每天的工作量,天天请吃大餐。

或许是“大餐”的力量,工程不仅提前一天半结束,还成为采场公路建设的样板,而郭明义在餐馆的赊账却高达2000多元。“矿里本没有这项支出安排,我怎么能跟组织张口?!”结果是妻子孙秀英把家里所有的存款都拿出来,才填平了这个“坑”。

“我们以为饭钱肯定报销,他是干部,又是公家的事。”吃过大餐的工友说,事后知道是郭大哥自己掏的钱,大家对他这种负责精神打心底里敬佩、服气。

“只要能把工作干好,对企业有利,别说钱,连命他都愿意搭进去。”与郭明义携手走过23年,妻子孙秀英深知丈夫的脾性。

齐大山矿山采场方圆4公里,受制于地理环境,难以实现封闭,采场共计与周边14个村庄接壤。近年来,随着铁矿石价格大涨,不法分子偷盗矿石和矿山物资日益频繁和猖獗。

一天早晨5点多钟,来到采场的郭明义快走到沟底时,发现两个不法分子正在偷柴油,顾不得多想便一边喊一边往前冲。两个歹徒没料到这么早就有人来巡逻,吓得想开车逃跑。只见郭明义一个箭步冲上去挡住去路,大声说:“要跑,除非从我身上轧过去。”两个歹徒一看真遇上不要命的人,丢下车辆和柴油落荒而逃。

采场公路维修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技术要求高。郭明义总是对工友们说,时代不一样了,现在的工人光埋头苦干还不够,必须有知识、会发明、能创新。

整理一天来对现场的观测记录,琢磨国内外大型矿山企业公路管理的最新理论、技术和工艺,是郭明义每天下班后的必修课。

而读书,是他惟一奢侈的爱好,“回家后靠在床上看看书,真享受。”那快翻烂了的《毛泽东选集》和《雷锋日记》,是郭明义的最爱。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

书籍给了他知识和能力,更给他打开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

这些年来,郭明义先后制定了《公路、支线、铲窝维护技术标准和考核办法》、《采场星级公路达标标准和工作流程》等一系列技术标准和工作制度,填补了矿业公司采场公路建设上的多项技术空白。他还带领工友们改善设备作业环境,缩短汽车运距,发挥铲运设备效率,降低采矿成本……

“每条道路工期由原来的平均3天降为2天,仅缩短运距、提升汽车效率,每年创效1500多万元。”齐大山铁矿修路作业区党支部书记刘洪良说,这些技术创新,使采场公路维护质量逐年上升,星级公路达10多公里,按照同类企业生产汽车消耗的平均水平,郭明义他们多年来节省的轮胎、备件就可创效3000多万元。

记者曾直截了当地问过郭明义,为什么要这么干?别人都往上走,你却越干越基层,就真的一点想法都没有?他不假思索地说:“关键看你怎么理解。尽力把工作做到最好,同事认可,企业受益,我就感到一种满足和快乐。至于基层不基层的,我并不认为进机关就一定成功。其实,我当公路管理员,比以往干任何工作对企业的贡献都要大。”

这从心窝子里掏出的话,直白得让人无言以答,却浸透着这位平凡的公路管理员最不凡的高贵品质——对工作、对企业像道路般绵延不尽的忠诚。

“只要有一颗爱人的心,随时随处都可以助人。”对郭明义来说,做好事是不需要思考的本能反应

郭明义干吗非要走着去矿场?

因为他没有自行车。

那还是多年以前的事:无意中得知海城有个孩子坐不起车,每天要走4公里路上学,郭明义心疼了,向来挨到枕头就睡着的他,一夜没合上眼。第二天,他就把自行车给孩子送了过去。每天5点多钟就上班,在矿区,这个时间除了自行车没有别的交通工具,妻子只好给郭明义买辆新的,没过多久,这辆自行车又被郭明义送给了另一个他认为比自己更需要的孩子。没了自行车,郭明义每天从家出发更早了,妻子心软了,就又买了一辆,没想到,郭明义得知汤岗子小学一个贫困学生上学急需一辆自行车后,再次把车擦得锃亮送掉了……

从此,郭明义再也没有了自行车。

“每天这么早出门,还得步行,不觉得累吗?”

“不累,就像晨练似的。我不用特意去打羽毛球、踢足球什么,就把身体锻炼了。”

蓦然无语,却有一股暖流从胸中滑过。

1994年的一天,郭明义看了鞍山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号召向濒临失学儿童捐资助学的电视短片,孩子们渴望的目光,深深刺痛了他。第二天,他向岫岩山区一名失学儿童捐献了200元,十几天后,又给这孩子寄去200元。而那时,他和爱人每月工资加起来还不到600元。

“家里穷孩子再不读书,就可能一辈辈穷下去,那不成。”从那以后,郭明义在捐资助学的路上再也停不下来。

特困学生张丽考上了鞍山市重点高中,但因父母离异,当保洁员的母亲每月700元收入难以担负,面临辍学窘境。获知信息后,郭明义当天就慷慨解囊。

“郭伯伯第一次约我在孟泰公园见面,用信封装了600元给我,那以后,每一个月给汇100元、200元不等的生活费,直到我高中毕业。”今年,19岁的张丽收到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在鞍钢这样一个老国企里做一名最基层的专业技术干部,郭明义的收入并不高。为了将自己的光和热洒向更多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他几乎耗尽所有:生活费捐了,各种补贴捐了,甚至各级组织给的奖金奖品、慰问金慰问品也都捐了。

前年,鞍钢矿业公司领导知道了郭明义的事儿,到他家走访时,特意为他办了超市购物卡。不久,他就找身边同事把卡换成钱捐了;去年春节,齐矿奖励郭明义一台数码相机,他又换成钱寄给了孩子们;今年,郭明义被评为鞍钢特等劳动模范,获得一万元奖金,没等捂热乎,又全捐出去了……

“经济条件有限,我没有能力捐助更多,但哪怕减少一名失学儿童,心里也会得到稍许安慰。”迄今,像张丽这样的贫困学生,郭明义资助了180多位。

然而,每一个见过郭明义的人,都会心口发酸。

他一年四季都是一身工作服、脚上是一双发毛的大头鞋、袜子上总有破洞,一件棉衣一穿就是10几年;为了省下一顿3元钱的午餐费,他每天中午都利用工休时间疾行近5公里回家,把妻子一早就做好的饭简单热热填填肚子了事;去年春节前夕,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几个志愿者一道请他去餐厅吃饭,菜上来了,许多大家都习以为常的菜式,他竟不知道……

维持着生活最低标准的郭明义,面对在他看来需要帮助的人时,向来出手大方。

电铲司机曹宇的爱人没有工作,家里两个孩子上学,他知道后,开学时送去200元钱;水车司机马连强生活困难,他听说后,过年过节时背去大米、面和油;平路车司机张云患上重病,他先后送去1000多元钱……仅在采矿作业区,30名工人中就有21人受到过郭明义直接资助,大到电视机,小到他无偿献血得来的指甲钳。

“只要有一颗爱人的心,随时随处都可以助人。”对郭明义来说,给别人添把手早已成了习惯,是一种不需经大脑思考的本能反应。

冬天,道路抢修中推土机的挡风玻璃坏了,他把棉袄脱下来给司机穿上,自己却在寒风中扛着;平时,看到哪个工友的劳动鞋坏了,立即把自己的鞋脱下来跟他换,经常是早上穿来一双新鞋,晚上回家就变成旧的了……

今年7月6日,辽宁科技大学邀请郭明义去做报告。主席台上的麦克临时出点问题,要重新换线,郭明义见了,赶紧上去帮着又是搬讲台又是挪椅子。一切准备就绪,时间也快到了,工作人员让郭明义赶紧下台。当报告会正式开始,郭明义走向讲台时,工作人员傻眼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忙前忙后的人,竟然就是今天学校请来做报告的主角!

采矿作业区党支部书记张忠良说,郭明义做的这些事,一件一件地看,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天天做、月月做,几十年来坚持做,就是一种崇高、一种伟大。

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能理解郭明义,甚至有人说他有病。

“你们看到的都是我付出的,其实我也得到了很多,那是大家没有看到的。”在郭明义看来,自己的绵薄之力,能够撑起一个贫困学生、一个困难家庭精神的天空,就是最大的回报和快乐。

山东嘉祥县有对夫妇生了五胞胎,养不起,郭明义从报纸上看到消息后,一直给他们汇款,夫妇俩每年给他寄照片,五个生龙活虎的孩子, 他每次看了都乐得合不拢嘴。

郭明义最快乐的事,就是口袋里攒齐了300元钱(300元是希望工程明确的资助一名孩子上完小学需要的钱数)。“只要一够数,郭大哥保准给我们打电话,而且催得急,恨不得立马就办。”鞍山市希望工程办公室主任宋红梅说,每当这个时候,从电话里都能听出他心中洋溢着幸福。

2009年3月4日,鞍山团市委举办“弘扬雷锋精神,真情铸就希望希望工程——郭明义爱心联队亲情见面会”。在这次活动中,郭明义捐款7500元,一次性资助了25名困难学生。见面会上,当穿着一身旧工作服的郭明义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受助的学生和家长代表都愣了。主持人介绍了郭明义的情况后,许多学生和家长哭了,有的家长当场就说不能要这个钱,“本以为您不是老板就是高级白领,原来您也不比我们富有”。

很多时候,连公益机构的工作人员都看不过去。宋红梅就多次劝过郭明义:现在国家经济好了,实行9年义务教育后也不用交学费了。您就少捐点吧,也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每当这时候,郭大哥就会厉声厉色地说:孩子上学不收费了,那吃饭呢,还有买文具和课外书呢,还不都需要钱?!你们就别劝我了。”

鞍钢集团党委副书记闻宝满算了笔账:郭明义在矿山工作28年,收入29万元,帮助别人就捐了12万元。

2009年,在鞍山市希望工程办的推荐下,郭明义当选为“辽宁省实施希望工程20周年突出贡献个人”,在获得此次荣誉称号的12个人中,只有他是普通工薪阶层,其余的都是企业家。“或许,郭大哥捐献的金额不算很大,但他是倾其所有。”宋红梅说,从郭明义身上,受助学生往往收获更多的感动和力量,这不是钱能够衡量的。

大爱无声,大善无痕。善良特有的穿透力,总能击中人心最柔软的部分,郭明义,这位最平凡不过的公路管理员、最普通不过的工薪族, 就这样用他写满无私和奉献的爱,让人们在感动中净化灵魂、升华思想,激起内心深处的良知、正义和责任!

一颗挣脱了世俗羁绊的心,只有历经世事沧桑,才能印证其高洁和永恒

从齐大山矿到鞍山市中心血站,是郭明义最熟悉的一条路。

20年来,他一直在这条路上跋涉,用自己身上鲜红的血,一点一点汇成一条溢满爱心的河。

那是1990年的一天,矿里号召义务献血,郭明义第一个报了名。“具体日子想不起来了,只记得第一针没抽出来,第二针才抽出血来。”当400毫升殷红的鲜血缓缓地从体内抽出,这个平日里啥都不怵的壮小伙,竟因为晕血症而昏了过去。

一个爱心似海的人,必然拥有同样深邃博大的勇气。第一次义务献血惹下的笑话,反而激发了郭明义对献血问题的关注。

“一些人仍持旧观念,怕献血伤身体,血库常常告急,直接影响到病人抢救。其实,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适量献血,对身体是不会有影响的。”随着对相关知识了解得越来越多,郭明义往血站跑得越来越勤了。

最初,他一年一次,后来一年两次,每次都献400毫升(这是义务献血的最高限额)。

无偿献血分为两种,一种是捐献全血,就是我们熟知的鲜血。每个人每年最多只能献两次,每次最多献400毫升。第二种是捐献血小板,每次可抽取800毫升或1600毫升的血液,提取一个或两个单位的血小板后再输回体内,可以每月捐献一次,每次均按无偿献血量计算。

从2005年鞍山市中心血站开始接受捐献血小板以来,郭明义每月去献一次,只要身体允许,几乎从未间断。“郭大哥献血就像是与时间赛跑,总想在55岁(法律规定允许献血的最大年龄)以前能够多献几次、多献一点。”鞍山市中心血站副站长李莎说。

但是,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要扭转又何谈容易?有人背地说他是在作秀,为出名;有人甚至当面问郭明义,“是不是献血上瘾了,停下来会很难受。”

郭明义说:“要出名干吗非得要献血?没听见新闻里常说缺血嘛,这么大的社会,总得有人献,不然那些危急病人咋办?!”

这样一颗挣脱了世俗羁绊的心,只有历经世事沧桑,才能印证其高洁和永恒。

去年春节前,一名临产孕妇出现了严重的溶血症,急需血小板来救命。可是,血小板保存期特别短,一般是按照每月预约的捐献时间采血。血站试着给郭明义打电话,问他能不能提前捐献。郭明义二话没说,打了个车就赶过去了(平常他都坐公交去)。

那天,郭明义在采场工作了一上午,从早上5点到下午2点一直水米未进。到血站后,立即上机采血。血站的同志让他献一个单位的血小板,他却说:“不行,还有孩子呢。宁可浪费点,也得保母子平安。”最终郭明义捐献了2个单位的血小板。由于及时输了血小板,孕妇母子平安得救。

那次,采集血小板整整用了1小时40分钟。结束时,疲惫不堪的郭明义竟在采血床上睡着了……

迄今,郭明义已攒下55本鲜红的献血证,共计献出6万毫升鲜血,整整是他自己身上全部血量的10倍。如果按平均800毫升血液能挽救一个生命来算,郭明义的献血可帮助75名病人。

“我常常的问自己/我究竟能给你什么/ 我的朋友/虽不知道这个答案/但我确实能给你/那属于我的生命/我的爱……”

当过矿宣传部干事的郭明义,至今保留着写作的习惯。或许,从这首题为《我能给你什么,我的朋友》的诗歌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了一个进入无我境界的高贵灵魂——

为了身边的工友、同事,为了无数社会上相识或不相识的人,他愿意献出的岂止是血!

那是2006年12月初,工友张国斌13岁的女儿患上了白血病。听说后,郭明义当天就赶到医院,掏出身上仅有的100元钱。得知一家人正为治疗费发愁时,又立即在全矿发起爱心捐款活动,短短几天就筹到3万多元。

没隔多久,又传来消息,工友刘孝强15岁的儿子患上了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症,郭明义坐不住了,他心里清楚,要救孩子,只有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他强迫自己定下神来,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倡议书,走遍了全矿的机关、科室和班组,每到一处,就向工友们宣读,呼吁大家捐献造血干细胞。

怎样才能发动更多的人?郭明义想到了人最集中的职工浴池。每天下班后,他就赶到这里,一边汗流浃背地为工友们搓澡,一边口干舌燥地宣传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常识。有时一连搓了20多人还不停手,有时浴池就剩他一个人了,仍不肯走,想再等等晚来的工友。大家被感动了,对他说:老郭啊,别搓了,我们都知道你的良苦用心,听你的,都去捐。

2006年12月27日,400多名矿业公司职工参加了郭明义发起的第一次捐献活动,这也是鞍山市最大规模的一次造血干细胞样本采集活动。此后,越来越多的职工加入进来,最后连矿山所在的社区居民也来了,又进行了7次干细胞样本采集!

造血干细胞配型的成功率不到十万分之一,但爱心却可以创造奇迹——由于郭明义及时发动捐款,张国斌的女儿得到了有效治疗,不仅病情稳定已经复学,并与一名志愿者配型成功,随时可进行移植。

因没有找到成功的配型者,刘孝强的儿子不幸于2007年永远地离开了。但刘孝强说,儿子是满怀着希望和梦想走的,临走时还安慰他说:“爸爸,有郭大大帮助我们,您不用担心”。

相对清贫简陋的家,郭明义办公桌的抽屉却“内容丰富”:55本无偿献血证书、140多张汇款回执单、200多封来自全国各地的信……

而那沓自愿捐献协议书,更是清晰地记录了一颗高贵的灵魂可以走得多远: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

“裸捐”了的郭明义,却觉得自己越来越富有:这些年,他先后发起成立的“郭明义爱心联队”、鞍山市第一支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和红十字志愿者急救队、“郭明义爱心团队”、“郭明义敬业奉献团队”、“郭明义无偿献血志愿者应急服务大队”、“郭明义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成为了越来越多人们朝圣般的追求。

“看着献血的人像潮水一样涌来,我的心在颤抖,有谁知道刚刚下了夜班的工友也跑来献血,这不就是人间大爱吗?”在日记里,郭明义这样写道。

“如果说,受助者感激的目光和快乐的笑容给了我动力,那么越来越多的支持者,则坚定了我勇往直前的信心。”郭明义说,我愿意在公益这条路上走下去,直到老死……

善良、仁义、奉献的种子,可以在血脉中延续,更能够在爱与被爱的互动中开花、结果

车子驶过鞍山市千山区樱山镇的主干道——樱山路。

矿业公司宣传部部长聂振勇指着路边一栋栋居民楼说,与郭明义同时入厂的工友,大多住到市里了,最不济的也都在这一带买房,只有他还住在矿区。

然而,矿区那个推开窗户就能看到农田的家,却是郭明义心底最柔软的牵挂。1988年,矿里分了这套不到40平方米的单元房,结婚一年了的郭明义终于有了自己的小窝。之后,齐大山矿又多次分房,干部身份又有几十年工龄,郭明义至少有三次调大房子的机会,可他干脆连申请都没写。

“矿里人多房子少,有的人连我这样的房子还没有,我报名了别人就可能要不上房。”郭明义说,他也愿意住大房子,但绝不为自己住得好而影响到同事、工友。

这是他的坚守。就像他那曾作为英雄集体代表受到过周恩来总理接见的父亲,为了救人奋不顾身;就像他那有着一手推拿技术的母亲,只要街坊邻里张口从来都是有求必应;就像他自懂事起便一直崇拜的雷锋,“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

就这样,郭明义在小屋里一住就是20多年,直到今天。

矿山里的工人不仅工作辛苦,生活环境也艰苦,再加上地处郊区,很多人娶不上城镇户口的媳妇。相对工友们来说,郭明义家是“双职工”,妻子孙秀英原是医院护士长,现在鞍山市第四医院病案统计室工作,虽说是工薪阶层,但收入稳定,俩口子养一个独生女儿,小日子完全可以过得滋润。

9月5日,我们走进了郭明义的家。当这个最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生活状态的私人空间呈现在大家面前时,所有的人都愕然无语,久久说不出话来。

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呵:水泥地、白灰墙,一张老式双人床、一台电视、一个窄桌、一把木椅、3个圆木櫈,全家人的衣物就塞在床底的柜子里,仅有4平方米的过厅,挤着20多岁女儿的单人床……在打造精美居家早已成时尚的今天,这里让人恍惚回到了20年前。

“在齐矿,老郭家的生活条件是比较差的。”快人快语的工友张毓春数落道,郭明义从来没亏欠过别人,惟独亏欠了老婆和孩子。

结婚23年,郭明义只给妻子买过两样东西,一件是谈恋爱时买的红纱巾;一件是去年花28元买的戒指。那是矿业公司党委为表彰先进人物安排的“红色之旅”,由于是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出远门,临行前妻子特意给他多带了1000元钱,可他只买了这枚戒指,其余的都捐给了贫困学生。

在城里,“80后”、“90后”的孩子,哪个不是娇着养?!郭明义却从没给女儿买过一件玩具,铅笔盒坏了,换根弹簧拧几个螺丝继续用。孩子的成长,对每个家庭都是件大事,可女儿从上小学到考上大学,12年里,郭明义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女儿高考那几天,他照常每天5点多出门到采场上班;女儿要到南方上大学了,他只是把女儿送到火车站……

有人曾问孙秀英,郭明义不是忙修路就是忙捐献,差不多把整个家都捐了出去,这哪像是过日子的呀?!她的眼眶有些泛红。“羡慕过人家穿好衣服、住大房子,也吵过架,生过气。可他认准的事,就一定会做下去,你要让他不这么做,他会受不了的。再怎么着,把工作干好、多做好事总没错。”

孙秀英真的是最懂得郭明义的女人,这个家也真的是郭明义最温暖最坚实的依靠。每天早上,孙秀英四点多就起床,为郭明义做早饭;6点多,为上学的女儿热饭,顺便把郭明义的午饭备好。至于孝敬老人、照顾孩子、人情往来等家中的大事小情,她都默默地一手操办,从未让丈夫费心。当郭明义为发动大家捐献造血干细胞、遗体(器官)费尽心思时,她轻轻地说上一句,“我先响应你。”

邻居赵大娘说,这么多年,就没见孙秀英穿过一件像样的新衣服。当亲戚朋友为她感到愤愤不平时,这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女人却说,我就是认为俺家老郭这人好,他把家里那点钱都捐了,可捐的都是地方,他从不错花一分钱。

善良、仁义、奉献的种子,可以在血脉中延续,更能够在爱与被爱的互动中开花、结果。

“他们说这条围巾有些花哨,适合给青年人戴,但我老爸永远都是年轻的。这是我在同学的帮助下亲手完成的,可能会有很多错误,看起来像一条拉长的面条,我织得很宽,就是想要有种厚实的感觉。我怕你值班的时候冷,而且在我印象里,你好像从来就没有围巾……”

这是郭明义在南京读大学的女儿,写给他的信。可以看出,这个可爱的女孩比她的同龄人更懂事,也更多一分对父母的感恩!

“我对生活挺满足,看妻子是最美丽的,看女儿也好。”谈及自己时,郭明义如是说。

“老郭这一生太苦了,他的妻子女儿都跟着他吃苦,和他一起奉献社会。”杨靖波总是慨叹,这样的好人、这样的一个家庭,应该得到回报。

“《党章》里清楚地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郭明义曾告诉记者,这几十年来,自己最问心无愧的,就是始终是以一个刚入党时的党员、一名永不退伍的战士的状态,以一颗感恩的心、一份真挚的情,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对有着30年党龄的郭明义来说,牢记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是他心中永不褪色的神圣使命——既然选择了跟党走的人生道路,那就为社会、为企业、为他人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吧。能够被党组织所信任、被群众所信赖、被社会所需要,每天生活在有信念、有追求、有情义的氛围中,享受那份蕴含在平淡中的理解、关爱和幸福,不正是最好的回报吗?!

新闻推荐

第二十一章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以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

第二十一章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以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时代先锋】矿山走来的活雷锋 ——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的故事(一))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