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热点 娱乐八卦 明星新闻 电视剧 电影 综艺 音乐
地方网 > 娱乐 > 娱乐八卦 > 正文

大院、师傅、搪瓷、处对象……, 这些复(lao)古(tu)的词是怎么来的?

来源:今晨6点 2016-08-15 20:56   https://www.yybnet.net/

大院、单位、师傅……看到这些名词你会不会觉得陌生又熟悉?这些词语产生于特定的社会环境,流行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来逐渐销声匿迹,要是不小心说漏了嘴就暴露年龄了。

当然了,年轻的壹读君和各位一样对于这些词语只是有一知半解的模糊印象而已,但是年轻的壹读君同时有一颗爱探索的心。今天就来说说这些土炮……啊不,复古又带有浓厚时代感的日常用语是怎么来的。来源:《壹读》

大院:不是社区的院子

你如果觉得这个词不是很陌生,先不要急着担心是你已经老了的缘故,因为这个词现在也仍被相对广泛地使用,比如用来指代社区,但这个词最初的意思并非这么简单。

最早的大院,就类似于你一定听说过的“乔家大院”,那是清代的时候商人乔致庸的宅邸。顾名思义,就是一定是要足够大,这意味着房屋多、院落深的庭院,大户人家才住得起大院。

但是,大院的这种“土豪”气质逐渐淡化。上世纪50年代,大量的新移民涌入首都北京,大院最开始就是当成职工宿舍使用的,后来为了容纳越来越多的人越建越多。大院变成了多户人家居住的院落,主要分两类人群,一种是机关部门,一种是高校、艺术、科研团体。从文化和经济来讲,当时都是社会的中上层人士。“大院子弟”的说法也是因此而来。

1949年,新华社总社大院总占地面积6.9万平方米,和11个西湖的面积加起来差不多一样大。

此时,大院的另一个优点被发掘———生产生活方式更加集中高效,在大院里建个幼儿园啊、医院啊、邮局啊、储蓄所啊那都不叫事儿,完全就是自给自足的小社会。在北京这座城市体现得最为明显,到了上世纪80年代,北京的大院一度达到2.5万个。像这样由大院连成片区的城市,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公共化进程加快,自给自足的模式逐渐被替代,大院的最初意义对现代人来说,也就变成了一个遥远的概念。

爱人:基本上前缀是“我的”“你的”

小时候还经常听现实中的人这么说,现在只有看年代剧才能听到这个说法了。

你一定想不到,“爱人”这个词在中国出现是借了五四运动的东风,在自由恋爱的风气中出现的。知识分子们才会用这个词来称呼自己的恋爱对象,如郭沫若在诗句中写道:“我的爱人哟,你什么时候回来哟。”那个时候的“爱人”还是用来称呼尚未结婚的另一半,结了婚之后的称呼就各种各样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爱人”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轰轰烈烈的革命大潮下,广大女同胞们不爱红妆爱武装,要和男同胞们一起加入革命战斗,所有陈腐的、带有男女不平等意味的词都引起了她们的反感。

由于中国传统里没有满足要求的称呼夫妻双方关系的词语,“贱内”听上去不平等,“太太”又带有“资产阶级色彩”,“老婆”太口语化。因此“爱人”这个含义中性的词就得到了大家的青睐,首先是在干部中广泛使用,后来慢慢被更多人接受。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特殊的革命年代过去,越来越多的新称呼得到广泛使用,“爱人”这个词就逐渐失去了它的价值,老婆、老公开始占领了绝对高地。

单位:上班的地方

单位简单来说就是工作的地方,原来比较多地用在企业、政府、学校等地方,主要是国营的组织机构,原因很简单,那个时候还不是市场经济嘛。

在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单位基本上都是国家的,每一个单位就是一个独立的小团体,职工的吃喝玩乐、家庭福利、社会保障基本上都是由单位一力承担的,所以在那个时候的人看来,进了单位就等于拿到了铁饭碗。

不过福利是有,代价也是有的,结婚、出国旅游这样的事情要经过单位批准。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单位的社会功能消失,民间力量发展起来,就不只是国家可以提供单位了,许多用来获得财富的企业逐渐兴起,人们也就沿用“公司”一词加以区分。和单位不同的是,“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因此现在还是有不少在国家机构工作的人称呼自己工作的地方为“单位”。

师傅:不是师父

有人说,长得好看的都叫大叔,长得不好看的都叫师傅,其实,在没有“大叔”的年代,大家都是师傅,如果非要为师傅找出一个同义词来,那就是“同志”了。

别想歪,说正经的。1984年《语文研究》上刊登过一个关于“师傅”这样的称谓的小范围社会调查,发现不同行业陌生人之间,主要称呼人家“同志”,其次就是“师傅”,在那个年代,师傅就开始逐渐变成社会上的一种针对个人的称呼了。

如果你看过《西游记》,那你一定知道从前“师傅”是专门用来称呼老师或者技艺高超的专业人士的,语文好的同学一定记得还有一个同音词叫“师父”是专门用来称呼老师的。到后来,“师父”这一称呼留在了戏曲、武术等传统行业,“师傅”则延伸到各行各业,用于对各行各业的长辈的尊称。

师傅的词义发生较大变化同样发生在80年代,不同行业的人也开始互称“师傅”,也不仅限于长者,原本用“同志”来拉近同行之间的关系,也逐渐被“师傅”所替代。

现在“师傅”逐渐由“先生”这样世界通用的词汇所替代,但依旧有人用“师傅”来称呼特定行业(尤其是服务行业)的人,显得亲切而友好,比如,司机师傅。

搪瓷:耐用的代名词

也许你还能记得,小的时候家里总会有一个搪瓷杯子或脸盆,即使底部或杯沿贴着各种铝胶布,有一种土土的老派。你不知道的是,在老人家们年轻的时候,搪瓷那叫一个流行,有些也许还是荣誉的象征。

听到搪瓷觉得很土气或者复古吗?其实它有另一个高大上的学名,叫做珐琅。1917年中国就有了第一家搪瓷厂,不过到了1958年搪瓷才有了自动窑,这下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工艺先进了,搪瓷厂遍地开花,开始了疯狂的“搪瓷时代”。

这一切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有需求才会有市场。一个搪瓷风靡的时代背后站了无数中国人民。建国初期,国力薄弱,物资匮乏,“有用、实用、耐用”的产品成为生活首选。搪瓷制品的铁胎结实耐摔,搪瓷造价低又耐热耐脏,于是成为了百姓的日常用具。

搪瓷被赋予了多样的含义,看看印在上面的简单直接的字句就知道了,“为人民服务”传递时代核心价值观;“三八红旗手”奖那是大大的光荣;还有印着红双喜送给新婚夫妇,那就是情谊的见证。

而自从塑料普及以后,搪瓷器具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对象:结婚未婚都算

刚才说了在抗日时期的解放区,结了婚的男女互称“爱人”,这样一来大家就混乱了。原先叫谈恋爱的“爱人”,现在结了婚也叫“爱人”,到底结没结?于是“对象”就成了新的称呼恋爱男女的方式。“对象”本来就是指目标,那么用“对象”代表男友或女友的时候,意思就是“恋爱的目标”或“结婚的目标”。随着时代慢慢演变,人们也开始习惯用“对象”表示已经结婚的另一半,尤其在北方的年轻人中十分常见,就更加不需要“爱人”这个词了。

你看,现在人们又使用“男朋友”、“女朋友”区分未结婚男女,于是“对象”的意义又逐渐变得单一化,在语言学家看来,这个过程尚未完成,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还是有不少人将恋爱对象称为“对象”了。

新闻推荐

拒绝“路人时代” 谢谢,请大声说出来

点击查看原图汶川地震后,绵竹市一位80岁老人手捧一个大大的“谢”字,感谢好心人的帮助。芦山地震发生后,类似的场景再次在灾区密集出现,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大院、师傅、搪瓷、处对象……, 这些复(lao)古(tu)的词是怎么来的?)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